上帝发明返工? 陈韦安颠覆传统:召命与工作没必然关系

上帝发明返工? 陈韦安颠覆传统工作观:先做返一个好人!
上帝发明返工? 陈韦安颠覆传统工作观:先做返一个好人!

移民外地重新投入新工作但求糊口?流堂创办人陈韦安牧师颠覆传统工作观,认为工作未必是神圣的职责可以是为了糊口,上帝的召命与工作没必然关系。他强调不论是否基督徒,做回一个好人的基本工:负责任、有交带、覆whatsapp。

建道神学院神学系副教授、流堂创办人陈韦安牧师在10月27日《致余民及流散者:给香港基督徒的神学八课》第二季第七课讲座,重新思考工作的意义。十年前的他认为是上帝发明返工,十年后今天推翻这讲法,认为今时今日传统的工作神学未必符合适用。

上帝的召命与工作没必然关系

传统的观念是将工作视为上帝的召命、是神圣的、是上帝的心意、从工作体验上帝的救赎,新天新地的模样都在工作彰显出来,做一个好员工借此见证新天新地;并且引用创世记3章17至19节:"地必为你的缘故受咒诅,你必终生劳苦才能从地里得吃的......。"

从教会历史,500年前马丁路德的工作神学是将工作当为一种天职,是上帝对人的呼召,有一种属灵意义。

陈韦安认为教会引用的创世记并非赋予工作神圣的经文,只是间接消极地解释为何人要工作,就是为糊口,因著亚当夏娃犯罪之后世界出现的法则。他解释,工作未必是上帝对罪直接的惩罚,而是罪的缘故,人要工作才得到资源,工作不一定有意义,这是罪与荒谬的情况。

天堂没有"工作",意思是不需为了换取金钱而做,因此工作是因为大地受咀咒出现的。陈韦安强调:"当然不是否定工作的使命和意义,但这不是必然的,未必是上帝对你的呼召,未必是有意义的东西,不能将理想成为工作的定义。"

纵使如此,人生仍然可以有上帝的呼召和召命。人纵使觉得这份工作并未如理想,但仍要寻找人生的意义,生命意义与工作意义需要区分。例如工余时间去做义工。工作是实践生命的一部分,上帝给我们的召命未必在工作里面,但是我们是有召命的。

做回一个好人:负责任、有交带、覆whatsapp

因此,陈韦安认为工作是:1. 人类堕落间接的后果;2. 工作为赚钱可以生活下去;3. 工作不一定是神圣的呼召;4. 救赎不是在工作是在生命里;5. 生命是彰显新天新地;6. 宏观地看生命。

陈韦安继而将焦点放在基督徒工作伦理"怎样做人,就是怎么样的工作伦理",包括:负责任、有交带、覆whatsapp,不论是否基督徒,先做好基本的功夫,称职地承担工作的责任。

基督徒就是见证耶稣,所以就是怀著这种身份去工作,先做返一个正常的人和好人。

  • 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宣布成为基督徒

    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宣布成为基督徒

    维基百科(Wikipedia)联合创始人、哲学博士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上周(2月5日)在个人博客上透露,他已经成为基督徒——并且附带一篇长达40页的见证"论文",讲述了他从怀疑主义走向基督信仰的旅程。

  • 全球领导力峰会"轮椅上的画家"琼妮: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

    "全球领导力峰会"中文峰会2月8日在香港举行 ,其中播放了"轮椅上的画家"琼妮·厄尔克森·塔达(Joni Eareckson Tada)分享自身的经历的录像,强调让神的刚强代替她的软弱。

  • 尼克·胡哲将在NRB大会举办"NickV内圈聚会" 分享传福音与AI应用

    2025年NRB(国际基督教媒体大会)期间,全球知名布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将举办"Nick V内圈聚会"(NickV Inner Circle Gathering),向与会者分享他在2024年如何向超过6700万人传福音的经历,并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帮助基督徒更广泛地传播福音。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趋势

    多数基督徒的视角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教会和周围环境,因而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尔神学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报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延续了2024年的积极态势,还为全球基督徒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

  • 居英观察 梁丽桥盼为复兴英国基督教艺术出力

    梁丽桥,一位自小热爱水彩画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创作不仅是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更是与神建立深厚关系的桥梁。在过程中因著一次车祸"生死10秒之间"醒悟神的眷佑决意以艺术传福音,她近年移居英国对艺术传福音的使命更有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