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初出版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的前美國總統小布殊繼現身馬鞍峯教會接受華理克牧師訪談之後,上週再上福音事工愛家協會的電台節目,真情分享他的個人信仰經歷。
曾為一國之首、出身於保守派政治家家族的小布殊談到個人的基督信仰的時候,毫不忌諱地分享自己年少未信主時所經歷的掙扎和軟弱。他描述世界著名佈道家葛培理牧師是他信仰的啟蒙。當年,是他的父親老布殊邀請了葛培理牧師來到緬因州與全布殊家族見面。小布殊回憶起,年少的他在聽葛培理牧師解答信仰問題之前,喝了四杯啤酒和五杯紅酒,聽道時他是醉醺醺的。
「第二天,葛培理牧師和我一起在爸爸媽媽那美麗的園子中散步。我們開始談起宗教信仰。」小布殊上週在達拉斯接受愛家協會主席Jim Daly訪問時説,「明顯地,我正在尋找及渴望我的生命有些不一樣的東西。葛培理牧師送給我一本聖經,於是我就開始讀聖經了。」
「可是,我花了好長一段時間才明白到宗教並不是一門自我增值課程。宗教是一種降服——通過向活著的神降服,讓這位神活在你的生命中。而且你改變自己去取悦神,而不是取悦你自己。」小布殊説。自從得著基督信仰之後,小布殊從1986年起至今都滴酒不沾,他特別向將信仰的種子種在他的生命中的葛培理牧師致謝。
兩年前卸任美國總統職務的小布殊,雖然已經遠離了鎂光燈,但他有時仍會向一些政客提供在信仰方面的意見。有一句他贈予所有政客的聖經金句,那就是馬太福音7章3節「為甚麼看見你弟兄眼中有剌、卻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他表示一位政治家瞭解宗教真正的意義是非常重要的,他常擔心那些口裡説「因為我很虔誠,所以我比你好」的人,因為基督教所教導的是「我並不比任何人好,我接受自己是一個罪人,以至於我接受基督來幫助我成長。」
在長達一個小時的訪談中,小布殊亦稍有提及到911事件、生命文化、公民價值、以及在白宮的家庭生活。其中他一再強調,一家人在白宮的生活相當愉快,並不如他的一對雙生女兒以前所想的那麼糟。
「白宮西翼是一個愉快的地方。」小布殊説,「雖然有創傷和壓力,但是我們還是很喜樂。我只能説這是禱告的力量。這是美國人民給予他們的總統和家庭的獨特的禮物——那就是禱告。」
當被問及他作為美國總統所留下的歷史遺產時,小布殊坦言這就是他八年任期內所做的所有決定,而這遺產如何則最終有待歷史來判讀。可是,他説,「我希望人們會記得我是一位好父親、好丈夫、敬畏神,並且是一個老實人。我可以自信地告訴所有聽眾和我這本書的讀者,我已經盡了全力,而且我沒有為了受到別人歡迎而放棄原則。」
小布殊上月初出版的回憶錄《抉擇時刻》(Decision Points)目前穩佔《紐約時報》最暢銷書籍排行榜第一位。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
-
英國人權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劇部分國家瀕「滅絕」威脅
鑑於基督教在全球範圍內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國近日鎖定了十個主要在亞洲的重點關注國家,並作出承諾透過積極外交捍衞宗教自由這一寶貴人權。
-
香港基督教團體聯署反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
香港《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7月23日於立法會委員會審議,遭多個政黨強烈反對。性文化學會、明光社等多個基督教團體亦透過不同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