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港六成基督徒少閲讀 教會出版社同破僵局

台港六成基督徒少閲讀 教會出版社同破僵局
台港六成基督徒少閲讀 教會出版社同破僵局

閲讀讓人視野擴闊、啟發思考使人慎思明辨,但在數位年代人的閲讀卻碎片化。基督徒的閲讀習慣是怎樣?香港福音證主協會副總幹事及出版顧問池麗華於10月30日基督教華人文字事工研討會中,發佈「2018基督徒閲讀習慣調查報告」。

該次調查透過網絡與紙本問卷方式發出,共2,801人回覆,台灣866人,據調查所顯示,結果貼近目前華人基督徒閲讀趨勢。

台灣六成基督徒每星期閲讀少於三小時

池麗華按調查報告分析指,「每星期少於三小時閲讀書籍的人數,香港地區比例最高,但台灣也高於60%,反映現代人的閲讀時數偏低。」

至於閲讀電子書,在台灣85%受訪者每星期少於三小時,顯示約有八成以上的人無閲讀電子書報的習慣。由此可見,閲讀趨勢整體下降;但用於看視頻、網購與社交媒體的時間卻平均每天170分鐘。

調查亦發現,閲讀基督教書籍的比例,台灣有20%的人不經常閲讀基督教書籍;大多數人不贊同網路文章比書籍內容好,閲讀基督教內容的讀者都以書籍為主。

買書不等於讀書:太忙、沒時間

池麗華又指,受訪者購買基督教書籍,動力大部分來自「裝備事奉」與「提升靈命」,不過沒多讀畢一本書,原因為「太忙碌」、「沒時間安靜閲讀」。

調查亦指,引起讀購買意欲分別是「內容介紹吸引」、「作者愛好者」、「內容試讀」。

出版社需全面、持續、多方推動閲讀

池華麗除分析調查報告外,亦建議文字工作者需「對症下藥」以足基督徒的閲讀需求。她強調,「閲讀是培養獨立思考的重要途徑,可以建立慎思明辨的能力。」並指,「出版社要全面、持續及多方位的推動閲讀,競爭者不是其他的出版社而是讀者『不再閲讀的原因』,他們更願意將時間花在視頻、手遊、社交媒體上。」

香港六成基督徒非經常閲讀

池華麗在10月的香港基督教聯合書展亦公佈「2018基督徒閲讀習慣調查報告」,調查顯示,在香港有六成基督徒非經常閲讀。至於不看書的原因歸類為四:「太忙碌」、「沒有閲讀習慣」、「沒有興趣閲讀」、「書本沒有趣味引不起共鳴」,中學至預科程度及沒有讀過神學的羣體比例較高。

教會與出版社合作推動信徒閲讀

針對報告顯示的現象,為提升閲讀風氣,池麗華亦提出四項建議:「為基督徒人人閲讀而努力」、「解決閲讀動機不足的問題」、「全面持續多方推動閲讀」、「要重新檢視讀者需要策展閲讀新風氣」。

她鼓勵教會與出版社擕手合作推動信徒閲讀,如教會推動事工,可按其事工的主題選取有關書籍,從旁引導信徒從閲讀中擴闊視野。

出版社在出版選材上,策劃有別於坊間出版商出版的書種,以補信徒閲讀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