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獻身中國—包德寧牧師談親身經歷

min_20120725_7.
香港復興會牧師包德寧背後的屏幕正好道出他的心聲——獻身中國。(圖:基督日報)
香港復興會牧師包德寧,在中國侍奉30餘年,近日他在一次聯禱會中分享了在中國近三十年服事經歷中看到的中國大陸信仰狀況以及變化。包牧師16歲得到呼召確信自己要進入中國大陸來服事,1978年改革開放後,包牧師成為最早被允许進入內地的外國人之一。

包德寧牧師生於美國加州灣區,1962年當時16歲的他蒙恩信主。那一年,他感受到神對他強烈的呼召,他在異像中看到一個中國的農村,他明白神呼召他到中國宣教。

1969年四月,23歲的包德寧牧師來到香港開始服事,他用八個月的時間學習廣東話並且開始了一個新的教會即後來的香港復興教會。在香港牧養中國人,並做學生事工。當時中國還未改革開放,他們也透過禱告和禁食盼望有一天中國能夠打開大門。

多年等待中國大陸的改革開放,直到1978年開放政策推動,包牧師成為最早被允许進入內地的外國人之一。終於能在大陸展開福音深耕與宣教的工作。剛踏進中國大陸的他選擇了在農村落腳。

當時的農村人口比較多,信主比例約80%。隨著城市化進程,農村人口慢慢從郊區逐漸移往城市,所以宣教事工的重點也作出調整。近來城市信主的比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福音在大陸各縣市發展的情況無法一概而論,內陸和沿海、城市和鄉村的福音狀況差異都很大。沿海地區因觀光及經濟發展,福音接受度廣;而內地或西部地區則因著復雜的民族與宗教性問題,福音傳播受到限制。

雖然大陸很多人信主,但缺乏教導及屬靈書籍。因此,他認為培訓同工以及阅讀屬靈書籍是目前事工重點之一,讓有侍奉異像的人就讀聖經學院,植堂建立教會。

1988年以後,包牧師將精力更多的投入到教導內地家庭教會的領袖們,並為信徒提供聖經和教材。他常常見證內地的教會信徒的前輩和對神話語的渴慕。為服事中國人,他堅持以廣東話講道,現在他仍堅持每日學習中文。

除了在家庭教會服事,近年他還在三自教會講道。包牧師和香港復興教會也在東南亞、日 本、韓國、歐洲等许多國家服事。他的事工盼望透過服事華人來推動世界的宣教,他盼望看到不同民族的人都能夠接受耶穌基督為個人生命的救主。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大衞王朝》和《揀選》躋身亞馬遜Prime十大熱播榜單

    《聖經》題材史詩級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與《揀選》(The Chosen)雙雙登上美國亞馬遜Prime平台十大熱播榜單。「任何電影或影視作品都無法,也不應該取代福音或聖經。然而,如果它們能激發那些從未讀過《聖經》或不認識神的人對信仰的興趣,那麼這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

  • 穹蒼旅居9個月 基督徒宇航員在太空敬拜上帝

    美國太空總署(NASA)太空人威爾莫爾(Butch Wilmore)和威廉斯(Suni Williams)滯留太空9個月後終成功回家。他們二人都是基督徒,其中威爾莫爾接受基督教媒體問及感想時,引《聖經》希伯來書説:「有些事情在我們看來並不那麼美好,但對那些信祂的人,這一切最終都會是更美的事。」

  • Intel前執行長季辛格宣佈帶領Gloo 打造符合信仰價值AI科技

    美國技術平台業者Gloo近日宣佈,任命其執行董事季辛格(Pat Gelsinger)協助團隊開發人工智能(AI)工具。季辛格是基督徒,過去一直是董事會成員,十年來大力投資Gloo,近日成為執行董事。他宣佈將致力於將AI引向正面發展的方向,服侍教會。

  • 美著名牧師:迪士尼《白雪公主》背離經典版愛與救贖訊息

    美國著名豐收教會(Harvest)創辦人勞格理牧師(Greg Laurie),近日評論迪士尼的真人版《白雪公主》重拍電影,指其背離了原版原有的福音主題,被自強與女性自主理念所取代。他認為這樣的改編失去了原故事中觸動人心的愛與救贖訊息是票房失利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