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聖餐主日是基督教教會中的一個特殊節日,通常在每年10月第一個星期日舉行,為的是紀念耶穌基督最後晚餐與門徒分享餅和酒,並設立聖餐的儀式。在國攻打國成為常態的現今世界,普世聖餐主日突顯了祈求族羣合一、免於人類互相殘殺危機、紀念基督犧牲大愛的意義。
教會在普世聖餐主日(World Communion Sunday,10月第1個主日)舉行特別的儀式,稱為聖餐禮拜或聖餐崇拜。在儀式當中分享餅和酒,象徵著耶穌基督的身體和血,讓信徒能夠紀念耶穌基督的犧牲和救贖。
普世聖餐主日是一個讓信徒們團結在一起,共同紀念耶穌基督的重要時刻。這個節日的具體慶祝方式可能因不同的教會和宗派而有所不同,但核心目的都是一樣:主耶穌為我們而死,我們當要為祂而活,並透過聖餐,展現愛與合一的信仰精神。
普世聖餐主日緣起90年:祈求族羣合一
普世聖餐主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33年,美國匹茲堡榭迪賽德長老教會的克爾牧師(Rev. Dr. Hugh Thomson Kerr)提出這個概念。當時正值美國經濟大蕭條和歐洲納粹與法西斯主義的威脅時期,克爾牧師呼籲全球的基督教會透過聖餐禮拜來紀念基督的愛、救贖和恩典,並祈求上帝在政治、經濟和人民生活中掌主權,同時祈求族羣的合一和世界和平。
可惜世界局勢並未有緩和跡象,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一羣美國長老教會的牧師發起追求和平之聲,避免人類陷入互相殘殺的危機,響應克爾牧師的呼籲,提倡普世聖餐主日,期望透過聖餐禮拜,祈求上帝的愛、憐憫和救贖,團結一致,遠離戰爭,實踐耶穌設立聖餐的意義、目的和精神。
美國基督長老教會和衞理公會於1940年10月6日正式舉行「普世聖餐主日」,不分種族、國籍、信仰,作為上帝的子民追求和平與合一。
國攻打國的世紀 突顯聖餐意義
時至21世紀的今天,國攻打國、民攻打民、種族清洗成為常態,「普世聖餐主日」的意義更為重要,基督徒在守聖餐之時,省察自己的罪惡與軟弱,同時反思自己的生活是否聖潔,免得繼續犯罪將來受到主嚴厲的審判,以及辜負了主耶穌設立聖餐的目的,紀念基督犧牲大愛的精神、祈求世界和平、族羣合一之時,個人過著自潔、行公義好憐憫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