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少数族裔长者10年增1.6倍,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昨(24日)发布调查,八成的人从未使用主流服务,有尼泊尔裔妇女表示语言阻碍难求助,服务处建议社署培训前线员工了解不同文化差异,促政府提供多种语言服务资讯。
少数族裔长者八成人从未使用主流服务
根据人口普查数据, 香港65岁或以上的少数族裔人士由2011年的9,910人急增1.6倍至2021年的25,792人。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服务处)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少数族裔长者及护老者从未使用主流长者中心服务,更有逾半护老者对服务欠缺信心。
服务处于去年11月至今年4月进行"少数族裔长者使用主流服务调查",以问卷访问200名60岁或以上的南亚及东南亚裔长者及50名护老者。 调查显示,逾半少数族裔护老者(54.1%)对主流服务仅给予1至5分,信心明显不足。同时,有超过八成少数族裔长者及护老者(87.6%)从未使用主流长者中心服务,仅一成人(10.0%)曾成功接受服务。而在曾使用主流服务的人士中,近三成人(29%)指语言障碍影响他们求助。
在甚少使用主流服务下,有一半少数族裔护老者(50.0%)表示长者对其依赖程度为8至10分(10分为最高),并有分别约一成半人于平日(16.1%)及周末假日(14.9%)花逾六小时照顾长者。他们最需要的首三项服务支援为"护送服务"、"日间看顾"及"家居清洁"。
服务处于2016年开展"耆望——少数族裔长者支援计划",透过外展、社交康乐、互助支援等服务让少数族裔长者融入社会。该计划在2019年扩展至护老者,提升他们照顾能力、增加对长者社区支援服务认识,至今服务近1,000人。
尼泊尔裔妇女语言阻碍难求助
在发布会,3位尼泊尔裔妇女分享接受少数族裔长者支援计划的情况。Nanda照顾子女及年长父母,覆诊压力大,私人时间少,参与计划后认识同路人,学会沟通技巧,减轻照顾压力。Devi需要照顾79岁的母亲 ,因母亲行动不便需陪同求诊,该计划转介她们至长者中心,借到轮椅,申请上门职业治疗服务,不过母亲仍面临文化及语言障碍。Ameena照顾子女及年逾七十的父母,因长期病患需不时进出医院,压力沉重,有时忘记覆诊,参与计划后了解乐悠咭、医疗券等长者福利,但仍担心父母因语言障碍难以适应主流长者服务。
培训前线员工 提供多种语言服务资讯
服务处就调查的现况,建议社会福利署统筹为现时长者服务专业及前线员工提供入门培训,更多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透过不同形式和渠道,为少数族裔群体提供多种语言的服务资讯,包括将资讯利用语音形式播放、以简单易明方法翻译资讯等,让受众更能明白和掌握,消除语言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