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极是地球上独特的结构,其气候变化对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重要影响。何建宗教授在香港忠仆事奉中心波阿斯学院讲座提到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的影响、极地科研的重要,呼吁对大自然的尊重与爱护。
南北极结构 气候变化对极地的影响
1993年首次踏足南极展开极地研究的何建宗,在会上详细讲解南北极的结构,他指出由于地球地轴倾斜,南北极的日夜是相反的。北极的夏季气温处于零度以下,北极地区以海水为主,所谓的陆地实际上是浮冰。工业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靠近北极,导致冰块容易融化。相比之下,南极的冰块厚度在1500至4000米之间,最冷时可达零下91度,冰块的压力之大连破冰船都会受损。中国的雪龙号破冰船设计特殊,能够前后破冰,向前揼开冰块,向后将冰块拉下。
为了加深会众对气候变化的理解,何建宗播放了相关短片。他提到人类活动对地球的破坏加速了两极冰川的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了60米。为了保护地球,一群科学家进入极地建立了科学站进行研究工作,而破冰船则成为了重要的补给工具。1994年,中国第一艘破冰船雪龙号投入服务,2019年,中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也投入使用,具备前后破冰功能。
"雪龙2"今年4月来香港,作为访港活动执委会主席的何建宗还指出,极地科研的范围包括气候、海洋学和生态。南北极的温度差异对地球的四季变化有重要影响。近年来,气候变化导致天气特别寒冷,这主要是由于北极横流的缺口异常泻出来的冷空气特别多。此外,去年加拿大的山火毁坏了大量树林,影响了地球的吸热量,进一步影响了气候。
厄尔尼诺现象
另一个影响地球气候的因素是厄尔尼诺现象。澳洲位于地球的海水中轴,类似一个天秤,右边是太平洋,左边是印度洋。当太平洋东岸,尤其是智利附近的海水温度升高零点几度时,通常在圣诞节前后,南美的夏天会导致水汽加强蒸发,进而造成太平洋上出现超强低气压。这个低气压随后进入菲律宾及南中国海,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圣婴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会导致太平洋地区多台风和低气压,而在另一面则出现高气压和干旱现象。因此,每当台风在某个地区活跃时,另一边可能会发生山火。
海平面上升与全球气候异常
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报告指出,近年来全球气候呈现极端异常趋势。2023年创下了历史新高,全球温度记录被刷新,气温比工业化前时期显著高出1.3℃。自2001年以来的16年中,每年的温度至少比1961-1990年基准期的长期平均值高出0.4℃。
海冰处于异常低位,2015-2016年发生的强厄尔尼诺事件进一步导致2016年温度上升。海平面上升和海洋热量均势头不减,全球海平面上升得非常强劲,2016年初的数值达到创记录的新高。
全球海冰面积比,以11月为例,平均水准小了400多万平方公里,异常程度前所未有。厄尔尼诺之后,2023年的天气气候条件仍为极端性质,La Niña现象正在形成,预示着未来气候将继续面临极端挑战。
北极光的壮丽 信望爱保护大自然
何建宗进一步解释了北极光的形成,他指出北极光来自磁层和太阳风的带电高能粒子,这些粒子被地磁场导引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高层大气(热层)的原子碰撞,从而产生发光现象。他强调,大自然是一首美丽动人的交响曲,旨在荣耀造物主和促进万物共存共荣,这是一幅何等壮丽的景象。
何建宗表示,对大自然要有一个信念,相信上帝爱护大自然如同爱我们一样。他强调,最重要的是爱。他说:"如果不爱大自然就不用保护了,如果不爱我们的子孙就不用爱大自然,最重要的是爱惜自己的生命。"
他引用圣经中的话:"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这三样,其中最大的是爱。"(哥林多前书13:13)何建宗总结道,如果没有耶稣基督降世为人,我们一切的信仰和盼望都没有意义了。
香港忠仆事奉中心波阿斯学院5月30日举办环保宣教讲座,主题:极地科研与神的创造,讲员:何建宗教授(波阿斯学院院长、香港极地研究中心创办人、欧洲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