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降生時,他誕生在一個被上層社會所忽視的窮人家中。耶穌的父母沒有錢,向聖殿奉獻的祭牲也是最微少的。 與印度社會中的其他族羣相比,馬紮比錫克教徒是「低賤者中的最低賤者」,屬於不可接觸的賤民種姓。馬紮比人不能其他族羣居住在一起,不能與其他族羣共同接受教育,也不能參加某些宗教活動。馬紮比人的職業是印度各地的清道夫。印度政府將馬紮比人列為「優待種姓」,讓他們有優先選擇職業的特權。儘管如此,在旁遮普邦的農村地區,馬紮比人依然貧窮,文盲率很高。 但是另一方面,維基百科介紹説,在英國統治南亞期間,馬紮比人在戰爭中表現的非常勇敢,他們會竭盡全力去完成長官分配給他們的任務。 錫克教教義強調人人平等,不允許根據種姓、信仰和性別而歧視其他人。這大概是馬紮比人在多年前放棄印度教,接受錫克教的原因。
禱告:
主啊,你説,窮人要有福音聽,你的愛要把馬紥比人在人賦予他們的重軛下釋放出來,因為他們屬於你,在永恆的國度中,他們屬於天國子民,不是不可接觸的族羣,因為你伸手招呼他們。願主的憐憫從高天臨到他們。我們如此感謝禱告,奉主耶穌基督聖名。阿們。
默想:
屬靈自殺 2--與基督同死 sunapothnesko (四) 我們若與基督同死、也必與他同活。〈提後2:11〉 我只死一次,沒有人會一次兩次地進入墳墓。我與神其餘的經歷,就是把我在這世界的死運作出來。日復一日的掙扎與勝利,只是把我那一次的死,延伸到我活的生活中每一部份的過程而已。死亡不是終結,而是開始,死亡是開啟一個改頭換面的過程,那過程持續到永遠。 我們大部份人都把它弄顛倒了,認為死亡是人生的終點。我們需要把想法倒轉過來,死亡是開始。其實這個似是而非的説法,對與罪的每個屬靈掙扎都是真的。死是出路,死是答案,生不是答案。我越掙扎著要活著,就越不能成。答案不是努力活著,而是去死,就是每天重覆我與我的主一同進入墳墓的那最重要一天的行為。如果我死,就會活過來,這是很好的座右銘。去試試就會明白。
-
韓國年輕世代對婚姻生育話題感負面 感「幸福」僅9.3%
在本週發佈的一項研究顯示,韓國年輕一代越來越將「婚姻」和「生育」與「恐懼」、「焦慮」等掛鈎,只有9.3%表達幸福。
-
別迷信「同居」能測試關係!研究證實離婚率更高
近年來,婚前同居逐漸成為不少社會上的普遍現象,許多人認為這是測試雙方是否適合婚姻的「必要階段」。然而,美國「家庭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Family Studies, IFS)一項研究可能會衝擊對許多人對同居的美好想像。
-
調查﹕只有11%美國人相信「三位一體」教義
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美國基督徒拒絕接受基督教最基本的「三位一體」的教義,引發美國人正逐漸脱離「上帝的真理與生命法則」的影響的擔憂。
-
緬甸地震 敞開的門、施達基金發佈緊急代禱消息
緬甸上週五(28日)中午接連發生兩次強震,首輪為黎克特製7.7級,震央位於緬甸西北實皆省首府實皆市附近,地震波及鄰近多國。在緬甸至少1600人死亡,預期遇難人數將增加,多處建築與橋樑坍塌,多間國際人道組織呼籲為受地震影響的民眾祈禱。
-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