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地爭議: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歷史衝突

聖地爭議: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歷史衝突
聖地爭議: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的歷史衝突

聖城耶路撒冷,被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東正教會視為最神聖的地方,耶穌在那裡度過最後一週,在耶路撒冷,有一條被稱為「苦路」的路徑,是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的地方,聖墓教堂則是耶穌被埋葬並從死裡復活的地方。然而,耶路撒冷也是猶太教和伊斯蘭教的聖地,導致長期的爭議和衝突。

每種宗教都有聖地:神聖的地方

基督教出版社社長橫坂剛比古(MARO)在基督教媒體Christian Press專欄發文解釋「聖地」這一詞的意義。雖然在動漫或電影中,聖地指的是背景地,但這個詞最初是宗教術語,字面意思是神聖的地方。

許多宗教,包括基督教在內都有自己的聖地。在字典中查找「聖地」一詞的解釋,可以得到下面的描述:「這片土地與諸神、佛陀、聖人以及宗教的起源有著深厚的聯繫,被認為是神聖的。」

耶路撒冷被認為是基督教的聖地。對於天主教徒來説,梵蒂岡是聖地;對於東方教會來説,君士坦丁堡是聖地。然而,耶路撒冷被天主教徒、新教徒和東方教會一致認為是最神聖的地方。耶路撒冷是耶穌度過最後一週、被釘十字架並復活的地方,因此被認為是聖地。許多基督教的重要事件都發生在這裡。

耶路撒冷有一條被稱為「苦路」的路徑,長約600米,是耶穌背著十字架走過的路。許多基督徒朝聖者沿著這條路走,回顧耶穌的苦難。目標是耶穌被釘十字架的各各他山,但我們對於這座山的確切位置並不清楚,甚至不確定它是否真的是座山。然而,普遍的觀點是現在的「聖墓教堂」(Church of the Holy Sepulcher)就是耶穌被埋葬並從死裡復活的地方。聖墓教堂是為了紀念這一事件而建造的,因此被認為是神聖的地方。

耶路撒冷:基督教、猶太教、伊斯蘭教爭奪之地

耶路撒冷也被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視為聖地。耶路撒冷在猶太教中被視為聖地,因為聖殿是獻給上帝的「應許之地」的中心,也是猶太王國的首都。雖然聖殿在公元70年被摧毀,但部分城牆保留下來,被稱為「哭牆」,是猶太人祈禱的地方。

耶路撒冷在伊斯蘭教中也是一個重要的聖地,因為穆罕默德在這裡經歷了神秘的旅程,這裡包括圓頂清真寺和阿克薩清真寺。

耶路撒冷的聖地對於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來説都非常重要,但這也導致了長期以來的爭議和衝突。基督教、猶太教和伊斯蘭教被稱為「亞伯拉罕宗教」,它們有共同的根源。儘管他們的聖地在同一個地區,但分割土地卻相當困難。耶路撒冷一直是爭議的焦點,這在歷史上一再顯現,如十字軍東徵和現今的巴勒斯坦問題。

  •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持續下降,僅三成認為牧師誠實守信

    根據蓋洛普最新調查,美國人對牧師的信任度再創新低,僅有30%的美國成年人認為牧師擁有非常高的誠實和道德標準。儘管如此,牧師仍然位列23個受調查職業的前半段,排名第10。護士(79%)、小學教師(61%)是美國人高度評價的職業;電視記者、國會議員及說客被認為是誠實和道德標準最低的職業。

  • 美國最高法院因國家安全問題裁定支持TikTok禁令

    美國最高法院於1月17日已裁定支持TikTok在美禁令。這意味著社羣媒體平台TikTok敗訴,從本週日(1月19日)起,TikTok的應用軟件將在美國下架。

  • 讀書推薦:基督徒父母必讀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

    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許多父母發現,與孩子的關系和溝通方式變得更加復雜。加里·查普曼博士(Dr. Gary Chapman)的《在孩子成為青少年之前,我希望知道的事》(Things I wish I’d Known Before My Child Became a Teenager)為基督徒父母提供了一份寶貴的指南,幫助他們以愛心和智慧引導孩子走過這一階段。

  • 2025年值得背誦的12節勉勵經文

    新年的開始常讓人反思內心,並尋找能幫助自己保持自律或實現目標的方式。與其只關注個人目標和規劃,何不試著將目光轉向神早已為我們提供的寶貴工具——聖經,用它來引導我們前行?與其牢記那些可能被遺忘的新年計劃,不如記住12節聖經經文,每個月背誦一節,作為2025年的屬靈指南。

  • 和睦事工案例分享:職場疲倦者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

    在現代職場中,繁忙的工作節奏和復雜的人際關系常讓人倍感壓力。近期在「愛與衝突和睦事工」的《和睦下午茶》節目中,一位參與者以「疲倦的人」署名,傾訴了她的職場經歷:高強度工作、缺乏認可、不公平待遇,以及如何在信仰中尋求力量與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