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于2021年公布《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去年11月进行公众咨询,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期望政府以关怀环境生态和保育本地鱼业养殖文化的角度设计湿地公园系统,先保育后发展,管理模式和康乐设施不应以牟利为目标。
《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计划在香港北部重要湿地生境进行大范围的北部都会区发展计划,提及建设多功能的湿地保育公园系统,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1月17日就《北部都会区发展策略下建立湿地保育公园系统之策略可行性研究》第二部公众咨询提出意见。
教区认为天主赐予人生命资源,包括土壤、水、空气及一切生物。这些资源紧密相连,滋养万物的生命,我们拥有管理天地万物的责任。自然环境属大众的福祉,是整个人类共同继承的产业,也是每一个人的责任所在。建议政府:"设计湿地公园系统时善用湿地的天然环境调节功能,采用自然为本的保育方法,以减少不必要的石屎化工程。"
保障湿地系统完整对于本港北部的湿地具有重要意义,湿地是本地雀鸟和候鸟的觅食和栖身之所。建议政府:"提出维持整全湿地保育系统的方案,并确保湿地的连贯性及生态功能上的零损失,防止湿地范围碎片化。"同时,政府应优先保育现有的生态,并在确保鱼塘的生态功能得到维持后才开展在北部都会区的大型发展工程。
以自然为本抵御气候变化在讨论气候调适策略时,建议政府:"以自然为本的方法取代水泥工程,如采用河道复育回复其自然之貌。"透过了解鱼塘运作和关顾水产养殖工作者的过程,可以窥探香港的鱼业的历史发展及人文文化,感受到大地与社群的连结及社群的整体性。
教区全人发展委员会期望政府以关怀环境生态和保育本地鱼业养殖文化的角度设计湿地公园系统,先保育后发展,而其管理模式和康乐设施不应以牟利为目标,而应该著重人与人和自然的关系,以打造一个可以创造新文化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