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在"主爱临香江——香港福音盛会2017"第二日中学生场分享生命故事。他向在场上万名学生说,从1975年踏入大球场决志信主至今,42年的信仰路上从没有后悔。
沈教授在1975年12月第一次踏入大球场,参加著名布道家葛培理牧师的布道会,对他的人生影响深远。"我来自并非富裕的家庭。6个月后要参加会考,会考对我很重要,决定将来出来工作还是升学,选择甚么专业和生活。而我的成绩并非优异,中一全班40人考32名,但因同学邀请,我便来大球场参加布道会。"
Just as I Am
当时葛培理牧师讲述耶稣基督的爱,然后播出一首诗歌《Just as I Am》(照我本相),歌词对沈教授来说,至今仍意义重大。沈教授即场演绎歌词:
"我是这样的人,没甚么特别,但是祢用祢的血洗净我,祢叫我来到祢的面前。上帝的羔羊叫我今日来到祢的面前,我就看到祢的面(O Lamb of God, I come)。"
歌词又说:"我充满著矛盾和冲击,当然也有很多的困难,在很多斗争和恐惧之中生活,就算我是一个这样平凡的人,在祢的面前,我都会和应呼叫 "I come, I come!"。虽然我的人生好像在帐幕里,有时在黑暗之中,祢用祢的血洗净我的污点,洗净我人生黑暗的一面,所以上帝祢叫我的时候,我就来。"
那时会众一面唱这歌,葛培理牧师就一面呼召:"谁愿意信耶稣就来!",沈教授从在很高看台走下来行到球场中央。
42年后的今天,他告诉同学,当日所行的一步、所作的决定直至今天并没有后悔:"当我是一个学生的时候,主的大爱引领我应该怎样走、我应选择怎样的科目。选择做医生不是为了赚很多金钱、或为穿白色的袍享受个人声誉,而是用我的手所带给病人的医治成为我一生的价值,让我能够用我的学识、让我用医治别人的心情来别看待病人。"
主带领走成医之路
读医科不是一帆风顺,沈教授亦遇到不少困难,但最终仍排除万难毕业,成为一个医生。"初为医生的时候遇到很大的困难。很多时虽然工作到晚上,我仍要留在医院里学习做手术,晚上坐在电子显微镜前研究病理,做研究报告发表论文。不料,但上司因为我太勤力对我不悦,认为我只想表现自己,令到我当时的工作十分困难,还在病人面前令我非常难堪,自己好像一无是处。在这环境里我向上帝祈求:我想离开工作岗位。"
1989年毕业后六年,他离开香港往加拿大攻读博士学位,由一个医生变回一个学生,从舒适的香港环境走到天寒地冻、人生路不熟的地方,在孤独的环境里度过了三年的时间:"但在三年的独处让我明白上帝给我看到甚么是盼望。我被上司离弃,但神仍没有离弃我。"
沈教授1992年学成回港,众人因害怕香港回归都纷纷移民外国,他却留下来,在工作上反而得到很大的满足感。他与肠胃科团队发现到,原来胃溃疡并非胃酸过多引致,令原本要开刀做手术的病只服用一星期的抗生素就可治愈。这发现在国际医学会议上发表,令他得到很多掌声。
沙士一疫上帝没有离弃
2003年非典型肺炎疫症(SARS)爆发。眼见年青的医生和同事,上星期还兴高采烈有说有笑,下一刻就睡在病床,连说话的气力都没有。那时间工作是极大的挑战——他甚至要照顾同事垂死的家人。在这样的环境,上帝告诉他需要有勇气——祂没忘记他和香港。
"原来医治一个病人并不是靠药物,只要轻拍他的肩,说些鼓励的话已足够。这一刻我才明白圣经说到,上帝医治麻疯的病人,用手抚摸他的麻疯;医治瞎子,用唾沬混合泥抹他的眼。耶稣是神的儿子,祂需要这样做才医治到人吗?其实不需要,只为了用手捉摸、用眼神安慰忧伤患病的人。我明白医人不是用药,是用触摸。"
沙士疫症过后,沈教授遇到另一危机。社会大众认为疫症期间医疗人员处理不善,让病人混入了社区,令疫情蔓延。在夜里他问上帝:"为甚么离弃我?"上帝透过一位同学安慰他,说明上帝并没离弃他。
上帝每天都祝福他
8年前沈祖尧教授当选中文大学校长,挑战极大,远远超出教学的范围。他说,上帝在这八年里每天都祝福他。最后沈教授藉著《诗篇》139篇,分享他在信仰里的心路历程,犹如诗人大卫所说:
「上帝啊,祢知道我心里一切的,认识我所有东西,祢知道我脑所想,甚至我去到很远的地方,祢都知道我做甚么。就算我所讲的说话,一句话还未说出之前,祢已经知道我要说。
祢从我母腹中,已知道我一生要走的道路,要讲的每一句话,无论我当年的会考、选择做医生,或我放逐到加拿大,然后回流返来;经过沙士,担任校长的职务,人生每一步,纵使未曾发生以先祢已经知道,一直祝福著我。这样一切、对我的认识、对我的一生是超越我所能够理解的。」
42年后回望没有后悔
沈教授对在座的同学寄以盼望说:"你可能16岁、17岁、18岁,前面还有60年、70年、80年,在你未曾到过的日子,无论开心、成功与失败,内里是否有很多焦虑、不安,上帝都知道。祂给你勇气,给你盼望,引领你走一生的道路。"
他最后说对42年前的决定没有后悔,期望同学来到这里,与他一样有这样的勇气选择上帝,42年后回望同样没有抉择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