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精神健康講座 陳玉麟醫生:宗教提升青少年自身價值

明光社精神健康講座 陳玉麟醫生:宗教提升青少年自身價值
明光社精神健康講座 陳玉麟醫生:宗教提升青少年自身價值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近日在明光社講座指出,青少年面臨許多挑戰,如文化變遷、虛擬世界影響和家庭壓力,以致精神健康問題比例上升,多數患者14歲開始發病。宗教羣體提供靈性支持重要,家庭、朋友支持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可減輕痛苦。

明光社11月17日舉辦「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講座,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引用世界衞生組織定義,健康是指身體、精神和社會三方面都處於完全安康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體弱。靈性在保持健康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年青人常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事,因此教會舉辦一系列活動,讓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心聲,成年人講述關於生命意義的事情,年青人則對學業和前途關切。

愛和關懷減輕痛苦感

年青人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從後現代社會文化到虛擬世界的過渡、家庭教育和社交圈子的壓力。據全球精神健康報告顯示,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越來越高,近半的精神病患者在14歲時開始發病。

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每十萬人中自殺人數在2022年增長至14.5,而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更高達12.2,相比之下,2014年的自殺率為6.2,增長了96%。其中,90%的自殺者患有精神疾病,80%沒有得到相關治療,50至80%的自殺者同時患有抑鬱症。自殺的關鍵在於對痛苦感的無法承受,從念頭到行動,這段時間常常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愛和關懷則能夠減輕這種痛苦感。

對於防止自殺,擔負著重要責任的是社會和教育機構,基督徒羣體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個人則扮演了重要角色。良好的靈性生活和對精神治療的接受都被證明是有益的因素,同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以及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和擁有積極人生觀也能夠幫助減輕精神病患者的痛苦。

情緒病徵不明顯 照顧者的挑戰

情緒疾病的病徵可能不太明顯,生理狀態則比較容易被察覺。照顧精神病患者的挑戰在於他們常常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徵狀容易混淆和錯誤解讀,因此情緒疾病會對健康、家庭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如自殺或意外事件。

對於情緒疾病的識別需要全面瞭解患者的背後原因。情緒病有多種譬如驚恐症、畏懼症、普遍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羣。除了認定症狀需,要全盤瞭解病者的發病原因,包括環境壓力、疾病、藥物、遺傳傾向、性格偏執,譬如完美主義者;此外,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調也可能導致情緒疾病,有些情緒疾病具有先天性,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

陳玉麟強調:「在社會早一些找到這些年青人,對 防止自殺、幫助他們走出黑暗很有幫助。」

全人治療模式 宗教提升自身價值

在治療方面,全人治療模式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生理治療、心理治療、社會和靈性支持。藥物在情緒混亂低落時可以幫助調整狀態,讓患者有能力表達自己,以便進行心理治療。同時,瞭解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其有何影響,以及探討他們對自身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看法都是值得加以重視的。即使沒有宗教信仰,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未來的看法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這將有助於治療的進一步進行。

  • 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拉里·桑格宣佈成為基督徒

    維基百科聯合創始人拉里·桑格宣佈成為基督徒

    維基百科(Wikipedia)聯合創始人、哲學博士拉裡·桑格(Larry Sanger)上週(2月5日)在個人博客上透露,他已經成為基督徒——並且附帶一篇長達40頁的見證「論文」,講述了他從懷疑主義走向基督信仰的旅程。

  • 全球領導力峯會「輪椅上的畫家」瓊妮: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

    「全球領導力峯會」中文峯會2月8日在香港舉行 ,其中播放了「輪椅上的畫家」瓊妮·厄爾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分享自身的經歷的錄像,強調讓神的剛強代替她的軟弱。

  • 尼克·胡哲將在NRB大會舉辦「NickV內圈聚會」 分享傳福音與AI應用

    2025年NRB(國際基督教媒體大會)期間,全球知名佈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將舉辦「Nick V內圈聚會」(NickV Inner Circle Gathering),向與會者分享他在2024年如何向超過6700萬人傳福音的經歷,並探討人工智能(AI)如何幫助基督徒更廣泛地傳播福音。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趨勢

    多數基督徒的視角往往侷限於自身所處的教會和周圍環境,因而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報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趨勢,這些趨勢不僅延續了2024年的積極態勢,還為全球基督徒帶來了鼓舞人心的消息。

  • 居英觀察 梁麗橋盼為復興英國基督教藝術出力

    梁麗橋,一位自小熱愛水彩畫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創作不僅是表達內心世界的媒介,更是與神建立深厚關係的橋樑。在過程中因著一次車禍「生死10秒之間」醒悟神的眷佑決意以藝術傳福音,她近年移居英國對藝術傳福音的使命更有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