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代替好撒马利亚人 谁是我的邻舍?

无人机代替好撒马利亚人 世界再没有邻舍?
无人机代替好撒马利亚人 世界再没有邻舍?

未来世界由人工智能代替圣经的好撒马利亚人,救助被强盗打劫的犹太人,耶稣的比喻将会有怎样翻天覆地的改变呢?

作家斯宾塞(James Spencer)在《基督邮报》专栏提出挑战,当人工智能代替好撒马利亚人,那时谁是我们的邻舍呢?路加福音10章25至37节记载一位律法师试探耶稣,我该做甚么可以承受永生?耶稣叫他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神,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己。

耶稣继而讲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比喻:一个犹太人从耶尼哥城去,被强盗打个半死,祭司和利未人经过照样行过去,惟有撒玛利亚人看见动了慈心,替他包扎伤口送到店里,付钱给店主照顾他。

斯宾塞指出,要是有一天无人机代替好撒玛利亚人,可能出现如下的场景:

"无人机在半空经过侦测到有人受伤,近距离确定受伤男子的伤势和需要医疗护理,立刻将视频传送到一家医疗机构,经过医疗机械人评估病情,派出自动汽车接载那名受伤人士往医院接受治疗,医药费由保险公司支付……。"

在圣经,耶稣讲这个比喻原本是将祭司和利未人的厌恶和冷漠,与撒马利亚人的同情心对比,利未人经常被誉为今天教会中冷漠的人。

然而,人工智能版本的好撒马利亚人,告诉我们照顾被抢劫的人已经不再存在,完全自动化按照既定程式进行,当中没有了邻居、没有了怜悯,人工智能只是冷漠地执行拯救任务,无人机甚至乎连祭司和利未人是否有同情心也谈不及,因为那时候人的灵魂已经被抽空。

事实上,基督教不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是为了与其他痛苦的人一起、分担痛苦,不论我们能否减轻痛苦,人工智能根本发挥不到这个作用,因机器缺乏同情心、缺乏一种伦理意识,只求效率。

斯宾塞总结,上帝的子民没有被要求有效率,我们的呼召是要忠心于主,没有被要求开发自给自足的系统;我们被呼召是要爱上帝和邻舍,从而彰显上帝在我们生活中发挥出来的人性、灵性,值得我们认真思考,这比起讨论人工智能会否取代人类工种重要得多。

  •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宣教环境巨变,国际伙伴如何继续与中国教会同行?

    随著中国宣教的黄金时代逐渐远去,事工的动态正在发生剧变。外籍工人被迫离开,当地教会面临日益加剧的打压。在这样的环境下,国际信徒群体如何继续支持并与亲爱的中国弟兄姊妹同行?最近的一次旅程让我深刻思考一种新的伙伴模式,以及神如何继续倾注祂的爱,并在中国开展祂的工作。

  • 特朗普政府签署法令 禁止男跨女参与女子运动

    美国当前总统特朗普于2月5日签署行政命令,正式禁止生理男性以女性身份参加女子运动。

  • 2025全球差传数据出炉:亚洲未得之民最多 宣教资源分配不均

    香港差传事工联会近日发布《2025全球差传数据》。针对全球差传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四项观察,发现全球只有3%宣教士被派往未得之民地区,而教会用于差传的奉献亦不足一成。

  • 为什么这么多超大型教会似乎存在腐败?

    近年来,超大型教会(Megachurches)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焦点。坦白说,其中一些批评是完全有道理的。在许多人看来,这些教会更像是运作成熟的商业机构,而不是单纯的敬拜场所——它们拥有庞大的预算、华丽的布道制作,有时甚至是牧师家族成员充斥教会薪资名单。正因如此,人们常常会问:"超大型教会是否腐败?" 这是一个合理的问题,值得深入探讨。

  • 美国国际宗教自由委员会呼吁推动贸易外交手段 改善中国宗教自由状况

    在2025年2月4日举行的国际宗教自由峰会(IRF Summit)上,关于如何通过结合贸易与人权议题,改善国际宗教自由状况的讨论成为一场分会的重点。这场分会讨论了美国如何利用外交手段和贸易杠杆,推动包括中国在内的"特别关注国"(CPC),改善宗教自由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