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修教理促废死刑:严重罪行者也不该失尊严

教宗修教理促废死刑:严重罪行者也不该失尊严
教宗修教理促废死刑:严重罪行者也不该失尊严

教宗方济各12月17日接见反死刑国际委员会代表团,明确表明反对死刑并按《天主教教理》新修订条文指,以死刑作为惩罚只是旧时代的思维,死刑是违反福音信仰的。

教宗呼吁各国停止死刑

教宗对代表团强调,"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神圣的,人的尊严必须毫无例外地得到守护。"并指出,死刑的出现只是沿自历史的做法,在过去的几个世纪,某些国家视死刑为一种自然及合理的惩罚,诉诸非人性的惩罚方式,只是为了卫护人所诉诸的公义。这种手法只著重严守法规而非基督信仰内涵,将丧失人性和慈悲的法律价值予以神圣化。

但教宗指出这是"忽略了慈悲优先于正义的幅度"。

教宗并表示,根据《天主教教理》新修订条文,应该"拒绝这种严重伤害人性尊严的刑罚,因为这刑罚违反《福音》,杀死一个在创造者眼中始终是神圣的生命,只有天主才是真正的审判者。"

因此他倡议,世界需要表现一种"不仅是严父也是慈母的正义",在公民和政治里严父与慈母的正义可以相互并行,从而建设出一个能表述到爱的美好世界。"况且爱社会和努力促进公益是一种爱德的卓越表现,不仅关系到人与人也涉及宏观的关系,例如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

教宗并希望各国采取暂停死刑的措施,以期最终取缔这种残酷的惩罚,尽管尚存在复杂的政治进程。同时,他再次提醒各国领袖,停止法外处决、仓促或任意处决的行为。

《天主教教理》5月修订:死刑侵犯人尊严

教宗方济各今年5月接见教廷部信理部部长拉达里亚枢机(Luis F. Ladaria)时批准《天主教教理》第2267号关于死刑的新文本,并于本年8月1日签署文件。

文件指出,处死一个罪犯的生命作为对其罪行的处罚是不能接受的,因为这残害人的尊严。纵然犯了极严重罪行的人也不能让他失去人格的尊严。

据拉达里亚枢机解读信函指,"《天主教教理》第2267 号的新文本表达出一种教义上真实可靠的发展,并不违背教会训导之前的有关教导。"

他并指出,该份新文本"希望透过一种与政治当局相互尊重的对话,构成一种坚决果断的推动力,以期促成一种能承认每个人生命尊严的思维逻辑,并能创造条件致使如今仍在实施死刑的司法体制得以废除。"

经修订后的《天主教教理》2267号指出:"长久以来,合法当局在完成了合法程式后便诉诸死刑,以为是对犯了严重罪行的人作出恰当的回应,即使方法极端却使公益受到保护。但即使犯了极严重罪行的人也不该失去人性尊严。"

文件又指,"今天已经出现一种对国家刑罚意识的新理解,现今世界已经发展出更有效的监禁系统,以保障公民受到应有的保护,同时亦不能断然拒绝给罪犯自新的机会。因此,教会依照《福音》的教导,表明『死刑是不能接受的,因为它残害人的不可侵犯性和尊严』,同时决心致力于在全世界废除死刑。"

  • 2020年以来美国宗教生活的五大显著变化

    2020年以来美国宗教生活的五大显著变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对美国社会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宗教生活经历了五大关键变化,对教会和信徒至今仍有影响。

  • 柬埔寨宣教策略:透过大学宿舍事工触及少数族裔未得之民

    柬埔寨一宣教士近日分享聚焦于"福音未得之民"的宣教理念,并分享其在柬埔寨推动跨族裔宣教的实践经验。柬埔寨自1979年脱离赤柬政权后,45年来虽有多国差会投入高棉族(占人口95%)的福音工作,但境内尚有20个少数族裔因居住距离首都偏远山区,长期缺乏福音资源,很多福音未得之民。

  • 雕塑家查斯·费根分享葛培理雕像的创作过程

    查斯·费根(Chas Fagan)6岁时随家人搬到比利时,那时候他并不知道,半个世纪后,他将开始一段非凡的旅程,成为葛培理雕像的官方雕刻师,而这座雕像如今安放在华盛顿D.C.国会大厦的雕像大厅。

  • 葛培理图书馆庆祝葛培理布道协会成立75周年 回顾属灵遗产

    本周,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夏洛特市的葛培理图书馆(Billy Graham Library)正举行特别活动,纪念葛培理布道协会(Billy Graham Evangelistic Association, BGEA)成立75周年,并缅怀已故布道家葛培理牧师(Billy Graham)一生的信仰旅程。

  • “复兴 2025” 全球华人启发大会即将在吉隆坡举行

    “复兴 2025 – 全球华人启发大会”(Global Chinese Alpha Conference, GCAC) 将于2025年3月18日至19日 在马来西亚吉隆坡 Mega Star Arena 举行。此次会议预计吸引3,500多名与会者,涵盖500多家教会及机构,代表30多个国家的华人基督徒,旨在探讨华人群体在全球基督教信仰传播中的角色,并交流相关经验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