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今天中国教会面对宗教自由的空间收窄及异端四起,传统的教会正寻求转向细胞小组教会聚会模式,信徒事奉既增亦能爱中联络关怀。
来自新疆的传道人撒母耳表示,某些城市没有公开聚会场所更没有一座教堂,小组教会聚会模式起著举足轻重的作用。细胞小组其实已非新事物,在一些教会实行多年也时有讨论,但真正推广和落实的人很少。
信徒参与机会增加
他指,细胞小组型教会让"信徒参与机会增加"。传统教会聚会一般有几十人或上百人组成而参与服侍的人却很少,牧者能顾及到每一个信徒也不容易。细胞小组型教会每个小组有5至10人,每个小组有正副组长和牧者,在教会就能给予更多信徒领袖参与事奉。
他引用《圣经》出埃及记中的摩西花了很多的时间与精力,聆听以色列人的倾诉,使他不能做别的要务。叶忒罗劝他把小事交给别的首领去做,自己好集中精力做最重要的事。日理万机的人有时会以为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一切要务,殊不知别人也能分担重担。摩西选派的人减轻了他的压力,使政务质素得以提高,有助进入迦南以后设立政治制度。
因此,将适当的人选作助手会倍增工作的效能,同时也会促使别人进步。他又表示,主耶稣走遍各城各乡广传福音,用三年半的时间只带领了12个门徒,又在12个门徒中拣选了彼得、雅各、约翰成为教会的三大柱石,由此可见小组教会的价值。其实整个使徒行传都是在记载这些小组的成长,他们一起祷告、查经、甚至一起受苦,透过他们生命燃烧起的整个小组把福音传遍了地极。
他继续指出,细胞小组好像生物细胞一样生命活力强,成长繁殖快,经过一定的培植期后就会产生裂变。一个细胞成为两个,两个成为四个,因此小组可以实现倍增。小组需要更多的事奉人员,从中亦促进了每位组员的生命成长。
在爱中联络关怀
他又指,细胞小组型教会让信徒彼此"在爱中联络关怀"。传统教会聚会模式在爱中的团契与联络、生命的成长及活力都显得很缺乏,细胞小组教会突出了生命的联络、成长与繁殖。虽然传统教会也有小组,如青老年团契、探访小组、查经小组等,但很多时候团契流于重视外在聚会的多少,或只重视圣经知识的装备,忽略了弟兄姊妹之间的彼此关怀及内在生命的操练成长,以至于造成只是听道却不能行道。
他解释,细胞小组的重点不是聚会,而是一种生活,彼此在爱中联络关怀,可以彼此分享自己的难处、软弱和代祷服侍,共同经历神的恩典。因此,在小组内人人都有被别人服侍的机会,也有服侍别人的机会,否则只有外在的聚会形式却缺乏内在群体的生活,生命就无法得到更新和成长。
他引述有一位牧者神学毕业后,到某个城市传福音建立教会,从最初的一个家庭,建立了"母教会",然后有几位弟兄姊妹甘愿舍己离开教会重新建立小组教会,如今已经有六七个"子教会"。该牧者认为还要继续不断地做福音的工作,如果只是追求教堂大人数多,福音便无法广传。
最后,他认为作为教会的牧者,要更新观念扩张境界,以谦卑的心态去了解和学习,以致教会在任何的处境之下都能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