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子女间双方方回避冲突变成没话题可谈;子女在家觉得是异类,不被肯定等都是常见的情况,往往令父母非常焦虑。
情商管理专家余德淳博士曾在一婚姻家庭讲座分享到"少年十五二十时"父母与青春期子女之间出现的沟通问题,提供三个方向以化解。
说话柔和重视关系
余德淳指,父母说话时先反思少年人接受甚么语气,听完后会感觉良好。例如:正面的声调、温和、没恶意的话。
他提醒如果没爱、没有祈祷,这些都不容易做到。他指父母要正面强调与子女的关系重要性,例如:"我们关系太重要,不值得被那些事情影响。"鼓励无论怎样大家要"继续倾下去"。
"『继续倾下去』很重要,即是还有什么未讲完,但不等于父母向子女妥协。父母能坚持下去对修补关系很最要。"
称赞、欣赏子女
"我要称赞、欣赏你"这些说话也很重要。余德淳指,有研究发现11至18岁的青少年在家庭接收14万句贬意的说话;正面的说话只有2万句,两者有7倍差距。
余德淳称:"即每3个钟头父母只说一句赞赏的话,但半个钟头就说一句批评的话,子女会感觉在父母眼中一文不值。其实他们是等候被父母肯定,父母不要沉默,说出来是给予他们的一种肯定。在人际关系中沉默是一个毒瘤。"
向子女道歉
父母也需要向子女道歉,例如"我迟了向你说,对不起",要让子女明白父母自己的苦心。余德淳引述《圣经》提摩太前书4章4节:"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著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父母要为自己子女感谢神,领受神所赐的产业。
余德淳认为,青少年寻找身分认同,因此父母要帮助他们在追寻过程里定位,例如将来想做甚么。他举例,有一位少年人被人认为他甚么都做不到时,那个少年人却认为自己"不会衰到这地步"。"这是代表他起码还一个程度不至于这么差。青少年用这样来维持自己的自信,这是自信的来源。"
余德淳强调,青少年向上的弹性很大,父母要肯定上帝给人是最美好的。"用感恩的心看上帝给你的家庭,是超乎你所想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