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區《國安法》實施將3個月,香港人關切的言論宗教等自由是否已被收窄?崇基學院神學院教授邢福增近日在出席訪問節目,談論香港宗教政策或引入內地的政教模式,政府主導、宗教順從。
前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現為宗文社社長邢福增教授在節目上半部分析中國政府管理國內教會背後的意識形態,下半部預視香港宗教自由的走向。
基督徒十年增長逾六成 拆十字架壓宗教熱
邢福增指出,宗教自由與公民自由不可分割,宗教自由包含思想、言論、出版、集會等自由,社會不容許言論自由,宗教自由也難實踐。公民自由受限制,宗教自由也不能獨善其身。據中國官方統計,2018年基督徒3,800萬,十年前2,305萬人, 過去十年基督徒增長逾60%,官方或地下宗教活動場所也增長,中國政府視宗教為政權的競爭對象必須壓下去。
拆十字架是其中意識形態下的行為,邢福增說:「十字架是宗教符號,在公共空間將之清除是一種意識形態。」還有查黨員的宗教信仰、禁止12歲兒童進入宗教場所,目的是壓制基督徒的增長和宗教熱。
Like Us on Facebook
不過,他認為中國基督徒的信仰傾向保守和個人化,對社會政策的批評不多,質疑教會對社會威脅,政府壓宗教組織是沒安全感的反應。
政府主導宗教順從 換取有限信仰自由
香港宗教自由的未來朝向哪方向?邢福增表示,中國情況與香港不同,中國有愛國教會,建國以後發起三自愛國運動反對宗教組織受到外國勢力的干涉,1957年成立愛國會擺脫梵蒂岡的管轄,自選自聖任命主教。中國政府1958年亦取消基督教的宗派,所有教會直接由愛國會領導。
邢福增預計,中國政府未必將國內管理宗教的模式放在香港,如要實行需大幅度改變,首先取消宗派、成立類似愛國會的組織直接領導。但中國政府可以將國內的政教關係和模式引入香港,稱之為「政主教從」,政府主導、宗教順從。教會順從政府便得到有限度的信仰自由空間。
對於政教關係的轉變,在港英年代教會與政府的關係,邢福增用「合作夥伴」來形容,香港四成以上辦學團體來自基督教及天主教派,在殖民地時代政教關係互惠互利。
現時香港體制的教會再考慮與政府的關係,以維繫所屬的事工,例如香港教會三成聚會點借用政府學校,接觸家長及學生傳福音。邢福增認為,港區《國安法》凝成白色恐怖氣氛、令教派內部分化、鬥爭分裂,香港教會正面對泛政治化。
是次節目由國際關係學者沈旭暉主持,嘉賓為邢福增教授,題目是「國安法後的神職人員:『新香港』還有宗教自由嗎?」於9月26日 YouTube平台播放,3萬多人次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