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福增谈国安法下香港教会未来 料政府主导宗教顺从

国安法实施三个月港失信仰自由? 邢福增:政府主导宗教顺从

港区《国安法》实施将3个月,香港人关切的言论宗教等自由是否已被收窄?崇基学院神学院教授邢福增近日在出席访问节目,谈论香港宗教政策或引入内地的政教模式,政府主导、宗教顺从。

前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院长、现为宗文社社长邢福增教授在节目上半部分析中国政府管理国内教会背后的意识形态,下半部预视香港宗教自由的走向。

基督徒十年增长逾六成 拆十字架压宗教热

邢福增指出,宗教自由与公民自由不可分割,宗教自由包含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等自由,社会不容许言论自由,宗教自由也难实践。公民自由受限制,宗教自由也不能独善其身。据中国官方统计,2018年基督徒3,800万,十年前2,305万人, 过去十年基督徒增长逾60%,官方或地下宗教活动场所也增长,中国政府视宗教为政权的竞争对象必须压下去。

拆十字架是其中意识形态下的行为,邢福增说:"十字架是宗教符号,在公共空间将之清除是一种意识形态。"还有查党员的宗教信仰、禁止12岁儿童进入宗教场所,目的是压制基督徒的增长和宗教热。

不过,他认为中国基督徒的信仰倾向保守和个人化,对社会政策的批评不多,质疑教会对社会威胁,政府压宗教组织是没安全感的反应。

政府主导宗教顺从 换取有限信仰自由

香港宗教自由的未来朝向哪方向?邢福增表示,中国情况与香港不同,中国有爱国教会,建国以后发起三自爱国运动反对宗教组织受到外国势力的干涉,1957年成立爱国会摆脱梵蒂冈的管辖,自选自圣任命主教。中国政府1958年亦取消基督教的宗派,所有教会直接由爱国会领导。

邢福增预计,中国政府未必将国内管理宗教的模式放在香港,如要实行需大幅度改变,首先取消宗派、成立类似爱国会的组织直接领导。但中国政府可以将国内的政教关系和模式引入香港,称之为"政主教从",政府主导、宗教顺从。教会顺从政府便得到有限度的信仰自由空间。

对于政教关系的转变,在港英年代教会与政府的关系,邢福增用"合作伙伴"来形容,香港四成以上办学团体来自基督教及天主教派,在殖民地时代政教关系互惠互利。

现时香港体制的教会再考虑与政府的关系,以维系所属的事工,例如香港教会三成聚会点借用政府学校,接触家长及学生传福音。邢福增认为,港区《国安法》凝成白色恐怖气氛、令教派内部分化、斗争分裂,香港教会正面对泛政治化。

是次节目由国际关系学者沈旭晖主持,嘉宾为邢福增教授,题目是"国安法后的神职人员:『新香港』还有宗教自由吗?"于9月26日 YouTube平台播放,3万多人次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