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貧窮人口達139萬 教會關懷啟動「1017關懷貧窮運動」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在國際消除貧困日之際,發起「1017關懷貧窮運動」。樂施會的報告顯示,香港目前的貧窮人口已達到139萬,其中獨老和雙老貧窮住户的數量達26萬。運動呼籲市民在十月份少吃一餐,以節省的餐費支持社區服務單位,建立分享文化。
-
19歲中國基督徒的非凡旅程:從骨癌到全職牧師
19歲的中國基督徒王某被診斷出晚期骨癌,經歷截肢手術癌症奇蹟般痊癒,失去一隻手臂後開始了一段新的生命旅程,遇見了上帝,最終成為全職牧師。
-
大馬校際基督教週:500學生福音熱情蔓延社區
馬來西亞第五屆「校際基督教週」超過40個基督教團契、500多名學生齊心為福音傳揚基督,籌委成員期望福音的熱情持續蔓延在更多的社區。
-
「文字事工研討會」探討數碼時代挑戰:基督教出版規模小 AI應用程度低
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出版部9月28日舉辦《基督教週報》60週年鑽禧報慶「文字事工研討會」,探討數碼時代的基督教文字工作。範晉豪牧師指出閲讀是「煉、明、合」的過程,陳培德牧師分析近代中國基督教文字工作的成敗,他回應本報詢問時強調人工智能在出版領域的應用仍在初步階段。
-
2024年兩次日食衝擊信仰:應驗末世預言?
2024年將發生兩次日食:4月8日的日全食與10月2日的日環食,這一天文現象引起了許多天文愛好者的注意。部分基督徒將此視為耶穌再來的徵兆,而宗教學者則認為這種觀點缺乏邏輯基礎,並提醒不應以自然現象來預測末日。學者指出,歷史上曾有宗教組織的成員因錯誤解讀天文現象而導致集體自殺。科學家和神學家都強調,對這些現象的解釋應基於事實和聖經教導。
-
護教學《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淋巴癌 海內外華人信徒關心代禱
著名華人基督教護教學著作《遊子吟》作者馮秉誠牧師(筆名里程)因淋巴癌病情牽動海內外華人信徒的心。這位曾以科學家的理性視角寫下影響深遠的《遊子吟》、幫助無數知識分子跨越信仰鴻溝的牧者,目前正經歷嚴峻的健康考驗,全球基督徒正以禱告守望這位神的老僕人。
-
【2025凱珀獎】唐崇榮牧師談神學院、印尼福音轉化的異象
現年85歲、著名華人福音派領袖唐崇榮牧師本月獲加爾文大學和加爾文神學院頒2025凱珀獎(Kuyper Prize),肯定他在全球推廣歸正神學的卓越貢獻。
-
AI專家Moses Wong訪談(四):AI實用指南——教會篇
生活在AI啟蒙的時代,基督徒仍要努力將AI在神的國度上被使用。作為基督徒科研專才及AI專家,Moses Wong為教會提供「實用指南」,教會如何運用AI、AI的可靠性以及使用時有何要注意的地方等。
-
香港Island ECC購入著名舊戲院 改造為開放式社區教會
位於北角英皇道423號的新光戲院,以其悠久的歷史和獨特的文化特色,長期被視為北角的一個地標。如今,這座富有歷史意義的建築將重新被賦予生命——國際教會Island ECC宣佈將其作為永久場地,啟動名為「BoldFaith」的項目。
-
前女同志沃寧:靈肉割裂的理論如何傷害LGBT羣體
香港性文化學會特約研究員梁海欣近日發表的一篇文章,詳細介紹了一位過去曾經是女同性戀者的伊莉莎白·沃寧(Elizabeth Woning)的觀點。沃寧曾堅信「同性戀不是罪」,後來明白同性戀理論殘缺之處,從同性戀的意識形態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