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公禱日婦女之聲遍全球 香港預習籌備

    2024年世界公禱日崇拜將於3月2日舉行,主題為「在愛中互相寬容」,今年因應以巴戰爭額外製作祈禱文。該普世祈禱運動超越文化、種族、傳統、性別、年齡界限,凝聚全球基督徒力量與婦女一起禱告,早前在香港舉行預備日。

    世界公禱日婦女之聲遍全球 香港預習籌備
  • 敬虔主義之父施本爾:改變教會的不屈使者

    17世紀德國敬虔運動領袖菲利普·施本爾(Philip Jakob Spener, 1635-1705)2月5日為逝世週年紀念,享年70歲。他以個人虔誠及正直、愛心、清潔生活為重,強調這是基督徒信仰的最高表現。

    敬虔主義之父施本爾:改變教會的不屈使者
  • 潘霍華誕辰紀念:道德守護者對香港教會的啟示

    剛過去的週日(2月4日)是德國信義宗牧師、神學家潘霍華(Dietrich Bonhoeffer)118年誕辰紀念,他參與抵抗納粹最終被處決,平生主張教會是文化、道德的守護者,擁抱和平非暴力,給香港教會帶來啟示。

    潘霍華誕辰紀念:道德守護者對香港教會的啟示
  • 堅浸培靈會 郭文池牧師籲活水與罪對決

    香港浸信教會第三天培靈會,播道神學院院長郭文池牧師引用耶穌與井旁婦人的故事,指出活水與罪不能共存,靠聖靈、按真理才得活水,鼓勵會眾敞開心門誠誠實實的敬拜神。

    堅浸培靈會 郭文池牧師籲活水與罪對決
  • 藝術美感被放棄?劉永生揭露商業化對教會音樂的影響

    教會音樂存在藝術美感的主觀性及不同年代的差異,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譚靜芝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提到教會在聖樂推展方面需要有「家教」,劉永生先生則指出教會音樂面臨質素與教育危機。

    藝術美感被放棄?劉永生揭露商業化對教會音樂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