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美感被放棄?劉永生揭露商業化對教會音樂的影響

藝術美感被放棄?劉永生揭露商業化對教會音樂的影響!
藝術美感被放棄?劉永生揭露商業化對教會音樂的影響!

教會音樂存在藝術美感的主觀性及不同年代的差異,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譚靜芝博士接受本報訪問,提到教會在聖樂推展方面需要有「家教」,劉永生先生則指出教會音樂面臨質素與教育危機。

失落的美感:教會音樂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崇拜與藝術中心、退休講師劉永生在香港聖樂促進會的聖樂牧養座談會,從美學、牧養、教育三向度分析教會音樂現況和問題。

據他觀察,香港教會崇拜音樂對上二、三十年在全球華人教會,藝術美感縮窄得最顯著的地方,從70年代開始,商業機構掌握音樂出版,因著版權的問題本地創作詩歌,類別卻越行越窄。

這源於社會放棄了藝術美感,將藝術文化美感視為商業產品,也成為權力掌握,無論政治、經濟、商業一早開始吸納文化人、藝術教育工作者成為權力者的「爪牙」,教會也不自覺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音樂牧養羣體:掌握終末神學完整世界觀

從牧養的角度,劉永生認為牧養是「人會被叫醒」,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和創造的本源、主與人的關係,人與萬物的關係,詩篇23篇「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領我在可安歇的水邊……」牧者將羊帶到水邊牧養是重要的飲食過程,即是與弟兄姊妹一起生活關心彼此需要。

劉永生指:「牧養還需要終末神學的概念和引導,知道過往、認識現在、想像未來,有一個完整的世界觀,不然很難活在當下。」他以疫情和社會運動為例,教會常思考如何回應當下的處境,然而惟有掌握終末神學,有完整的世界觀,掌握完整永恆的真相才知道創造事情的根源。終末的走向才解釋到當下的處境,而不只是回應,而是告訴世界當下的情景在終末角度來看是怎麼一回事。

如果從音樂牧養羣體必須回應以上的問題,思考世界的本源以至終末是怎樣,從而建立健康的世界觀。這就要回到聖經去面對黑暗邪惡,詩篇充滿無數這樣的例子,引導信徒以終末的角度尋找答案。

在教育方面,教會帶領信徒反思不被社會商業政治文化標準控制,跳出流行文化的框架。

聖詩集:教會歷史的縮影

對於聖樂牧養教材的發展,劉永生憶述1981年著手廣東話翻譯聖詩,累積500多首、出版200多首,他認為需從廣闊角度討論聖樂教材,教會音樂的選材建立在聖經的世界觀,多一些瞭解聖經,選材比較理想。

由於聖詩集的年代久遠,涵蓋主題寬闊幫助信徒瞭解教會歷史,遇到甚麼挑戰與難關,以及異端出現牧者創作詩歌對抗異端,透過聖詩開拓視野認識教會歷史、不同文化音樂風格的發展。

唱聖詩習神學、讀聖言、先賢的激勵

其次是,透過唱聖詩學習神學。劉永解釋:「每一首聖詩都會處理某一個神學問題,教會怎樣拆解加強我們對永恆的想像,還有很多聖詩來自經文勉勵我們不可離開聖言,以及前人的寫照對我們怎樣面對今天的處境。」此外,聖詩詩集根據節期編排,作為現成的目錄來學習。

譚靜芝:教會在聖樂需要「家教」

會後,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譚靜芝博士、劉永生先生接受本報訪問。當被問及藝術美感的主觀性以及不同世代之間可能存在的差異時,譚靜芝博士直言,牧者教導聖樂是有難度,可能自己也未曾受訓,神學院基本上未有提供。

其實,神學離不開美學,美學源於神學兩者同步進行,不單停留於理論知識要去經驗,透過步驟引領對方感受何謂美?

「問題在於年青人有自己一套,成年人可以鼓勵他們到大堂崇拜,經驗敬拜的美感。」譚靜芝並指,有12歲的孩子經驗過之後喜歡上大堂崇拜,教育可以是限制,但也可以是一種啟發。總的來説教會在聖樂推展需要有「家教」。

劉永生:教會音樂出現質素與教育危機

劉永生反而覺得不是美感的選擇,是一種習慣或是熟悉度的選擇,如果年青人所唱的詩歌不熟悉就會覺得與他無關。

深一個層次説,不是風格問題是質素,他不抗拒可以用流行和現代感的音樂,問題是教會用得劣,如果教會有人力物力善於演奏影像配合,任何風格都能顯出質素,跨越風格,「嚴格來説,我不覺得是音樂類別,是質素和教育的問題,以及熟悉的安全感主導著我們。」

廣東詩歌要求「啱音」只是藉口

至於廣東詩歌要求「啱音」,劉永生認為只是藉口。教育下一代是很困難的,社會潮流帶給年青人非正式的教育,加上學校輕視音樂藝術,在教育制度失衡狀態之下,教會如果想培育完整人格,音樂是教會不能推卸的教育責任,礙於資源有限所作的不多。

那麼,教會音樂帶領潮流還是被潮流牽著走?劉永生表示,不介意任何形式,只要清醒懂得鑑辨用得其所,當有完整的世界觀這就不是問題。

香港聖樂促進會1月26日舉行聖樂牧養座談會,探討聖樂發展的現況、聖樂牧養的切入點、聖樂牧養的資源、聖樂牧者的具備條件等題目。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