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先啟後》口述史揭開張慕皚牧師事奉神蹟故事

張慕皚牧師口述史 事奉態度留存後世
張慕皚牧師口述史 事奉態度留存後世

著名華人牧者及基督教領袖張慕皚牧師 (Rev.James M. Cheung) 於2017年11月22日下午安息主懷,享年76歲。其生前服事的教會與機構相繼為他舉行安息禮拜。張牧師致力推動神學教育,任建道神學院院長達25年之久;同時出任九龍城浸信會牧師達22年,他忠心事主,按著正意分解聖經,在教牧同工眼中,一生活出上帝僕人的樣式。

張慕皚牧師回歸天家,卻留下美好榜樣在人間。若要更多瞭解他的生平、事奉的歷程及如何領受神的恩典,在《承先啟後》「人物專訪集」(港九培靈研經會,2017年8月)其中一章記載他的口述訪問,可作為一點註腳。

中學畢業已蒙召做傳道人

據《承先啟後》描述,張牧師在1941年生於香港,正值抗日戰爭時期,家住中環安蘭街。出世不久,便走難到中國,父親在汕頭工作。大概 1949、50 年因著大陸改變政權舉家回港。小學就讀加士居道的循道小學,中學轉讀九龍華仁。畢業後赴加拿大讀書,本想入讀沙省大學(University of Saskatchewan),經過雷城(Regina)時在聖經學院借宿一晚,早上起牀時有一位西人拍門,是包忠傑牧師(Rev.Paul H.Bartel)鼓勵他留下,他因而在雷城讀書,有一段時間住在宣道會的聖經學院的宿舍,更開始與宣道會神學院建立關係。

其實在中學畢業時,他已蒙召做傳道人,後來神的催促和帶領入讀三一神學院,後在西南浸信會神學院獲博士學位,主修基督教倫理學。並在建道神學院任教,及承接岳父張有光牧師牧職,擔任九龍城浸信會主任牧師,擔任兩職直至退休。

張牧師被問及為何不在留在加拿大教神學。張牧師有感而發:「西方的人才多,神學院很容易找到人取代我的職位,但香港、東南亞的神學水平較低,我感覺神準備我回來......但無論華人教會、西方教會,教倫理學的老師都不多。」

籌款工作經歷不少恩典

1979年張牧師回港,後來加入建道做院長,需要負責籌款。「其實我不懂籌款,這是神的恩典,若要提升學士至碩士課程,也需要加開學科,並且要有許多配套。到了六、七十年代,香港一般人的學歷提升,神學教育亦提升,開始發展較高層次的神學教育。所以,我回來之時正是百廢待舉,很艱苦。」

然而,他在過程中經歷不少恩典。「當時不知錢從何而來,有一次裝修費需要五十萬,但沒有錢,怎辦?我祈禱後,有學生敲門,放下一個信封,怎料裡面正是五十萬。許多奉獻也是從城浸和其他宗派會友而來。」

「在建道九十週年,由於要興建新的禮堂及教學樓,校董建議有人認獻一千萬才可以做。後來,真的有人認獻了一千萬。在開設市區校園時,也是這樣。從這些經歷,我們學習依靠神,看見神的工作,看見神感動人。當興建九十週年校慶的建築物時,最後一期尚欠鉅額,那刻我想起呂明才的兒子呂高文,但與他不熟。我走上他的辦公室,與他分享建道建築尚欠的費用,當時他的身體也很軟弱,但他沒有問我欠多少錢便答應捐獻。」

事奉是神給予機會

張牧師亦分享到在港九培靈研經會做了七次講員。「最深刻一次,是史保羅牧師 (Rev. Paul Smith)病了,楊濬哲牧師找人代替他,於是找我。但只有一個星期時間,感恩的是同工們很好,叫我不用理會其他事,只要專心預備講道。」

談到事奉的態度,他認為:「一直是神給我機會,便盡能力做。若做得不好,求神憐憫。有時手上事工多,只好按重要性安排次序,但假若盡了力,就不用介意做得好不好,一切要交託給神。」

  •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特朗普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 他説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4月16日出席復活節祈禱晚宴。他在致辭中強調耶穌基督的受死與復活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並呼籲國家恢復信仰的精神。他也表達了對宗教自由、家庭價值和教育改革的堅定支持,強調政府應保護基督徒免受迫害。晚宴現場有多位宗教領袖出席,包括葛福臨和保拉·懷特。

  • 首獲政府批准 華人神學院意大利取景拍攝《基督教在羅馬》

    華人基督徒在意大利開設的首間神學院、意大利華人神學院(Italian Chinese Theological Seminary,下稱意神)推出大型聖經歷史地理探索影片《基督教在羅馬》,深入羅馬十九處最具歷史價值景點,揭開基督教源流。

  • 緬因州學校刻意隱瞞家長助13歲女孩「性別轉換」

    近日緬因州一位母親起訴了女兒就讀的學校,原因是學校刻意隱瞞她女兒性別焦慮的情況,並採取行動推動她進行性別認同的「社會過渡」。

  • 2025聖經公會報告:美國各世代都更多男性閲讀《聖經》

    根據美國聖經公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發布的2025年《聖經現況》(State of the Bible)報告,美國閲讀聖經的人數在經歷多年下滑後,今年再次出現顯著增長,與2024年相比,多了將近1,000萬人投入讀經。此外男性各每一個世代的聖經使用度都有明顯提升。

  • LGBTQ合法將轉化社會意識形態 英國律師促教會警醒

    基督徒關懷差會和基督教法律中心的創辦人、英國律師安德利亞·威廉姆斯(Andrea Williams)向南韓基督徒分析了LGBT合法化對英國社會所帶來意識形態的改變,並所造成的災難性影響,警示基督徒警醒以待,不能掉以輕心。其言論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