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抗疫講座 廖廣申醫生:酗酒嗜美食小心成癮

明光社疫情講座 廖廣申醫生:酗酒嗜美食小心成癮

新冠感染數字單日持續數萬宗,精神科專科醫生廖廣申在3月2日出席明光社舉辦的講座提到,疫情下酗酒、追求美食者增加,小心成癮;減壓之選是經常做運動和陽光思想。

新冠壓力酗酒嗜美食 小心成癮

廖廣申用性格類型分析,A型性格者特徵是好勝、沒耐心、常有時間壓迫感,習慣忙碌被視為擁有成功人士的條件,但常否認身體疲倦,忽略疾病早期徵象,容易患上冠狀動脈心臟病,發病率為一般人的2倍、復發率為5倍。

不良情緒對健康帶來身體與心理的疾病:「身體」,長期壓力減低抵抗力容易受感染;「心理」,失眠、抑鬱可能發展出沉溺的狀態,例如酗酒、瘋狂購物,也會導致人際關係衝突。

基督徒宜留意,在神的眼中每人都是軟弱的,衝擊壓力下調整心理、保持冷靜、小心觀察、尊重對方意見。雅各書1章19節指「快快地聽,慢慢地説,慢慢地動怒」,動怒與不動怒之間仍存有界線,可以自我控制的;箴言25章11節説:「一句話説得合宜,就如金蘋果在銀網子裡。」

廖廣申鼓勵大家,培養健康生活習慣、適當的運動、培養興趣、重返社交活動、良好飲食及睡眠習慣、遠離不良嗜好。

他指,新冠疫情酗酒人士增加,皆因神經元釋放出多巴胺,令人有滿足感,並且養成享受美食、追求男歡女愛的習慣,小心成癮。當大腦受到安非他命、古柯鹼或其他令人成癮的藥物,刺激會引發報償系統釋放比平常多出10倍的多巴胺。

搶糧處於恐懼中 宜陽光思想

廖廣申續指,經常運動對心理有好處,如加強自信、控制感、自我滿足感、提升記憶力、記知功能、提升工作效率、加強社會及人際聯繫;減少怒氣、焦慮、抑鬱、神經質的表現。

另外,抗衡不良情緒,例如對事態重新評估,不要只看到壞的一面也看到好的一面;考慮如何避免發生類似的問題;多看自己在其他方面有的成就等。

面對疫症三過程:「恐懼」,搶米、搶厠紙、埋怨、坐立不安;「學習」,接受現實、只買需要的物品、意識自己的情緒;「成長」,幫助其他有需要的人、用自己專長貢獻社區、活在當下展望將來、重新建立新模式的關愛。

廖廣申鼓勵大家,多一些陽光思想,如快樂的事、臨到的祝福、將來的希望、擁有的寶貝,當大家想到別人的快樂,也會找到自己的快樂。

明光社3月2日舉行網上聚會「誰能救我脱離這煩死的疫境呢?」,主講:廖廣申醫生(精神科專科醫生),分享如何面對突如其來的挑戰,如確診、被圍封強檢等;另邀請多名受不同情況影響的弟兄姊妹講述實況;大會主持為張勇傑(明光社高級項目主任)。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