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紀念基督教先賢:愛德華滋靈火覺醒罪惡城

7月紀念基督教先賢:愛德華滋靈火覺醒罪惡城
7月紀念基督教先賢:愛德華滋靈火覺醒罪惡城

踏進7月第1周,基督教歷史上出現多位著名人物,在聖詩、基督教大復興、南非宣教影響後世。

羅伯茨:聖詩紀念美國獨立百週年

第一位是19世紀羅伯茨(Daniel Crane Roberts)為著名聖詩《我們祖先的上帝》(God of Our Fathers)填詞,於1876年7月4日紀念美國獨立100週年。他是聖公會牧師,曾為俄亥俄州步兵在美國內戰時期參軍。

在美國獨立百週年紀念之際,羅伯茨匿名提交該首讚美詩,最終被接納,並且成為紀念活動頌唱的詩歌,其後聖公會決定出版全新的讚美詩集,包括該詩歌在內。

愛德華滋:講道復興罪惡之城

第二位是18世紀美國大覺醒運動領導者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41年7月8日在康涅狄格州的恩菲爾德城(Enfield, Massachusetts, later Connecticut)宣講著名講章《落在憤怒之神手中的罪人》(Sinners in the Hands of an Angry God)。

事緣於衞理公會創辦人喬治· 華菲德(George Whitfield)點燃復興之火燒遍新英格蘭地區,但被視為邪惡之地恩菲爾德城(London Borough of Enfield)的人民毫無罪疚感,一羣牧師因此召集了特別崇拜,邀請愛德華滋當講員。

愛德華滋宣講申命記32章35節︰「他們失腳的時候近了。」強調上帝隨時有能力將惡人投入地獄,而且容易做到,人的手怎樣強大也沒有力量抵擋上帝,擺脱祂審判之手。

當時會場男女一羣一羣站起來在地板打滾、哭聲震天,有些人緊緊抱住教堂的柱子和欄杆,好像感到自己的腳滑跌正往地獄沉落靈魂失喪,不斷向上帝呼求憐憫。 整整一夜恩菲爾德城如同大敵當前,幾乎每一幢房子裡都能聽到人們的呼喊,求上帝拯救他們。

愛德華滋這場講道復興了恩菲爾德城。

施密特:建立南非第一個宣教站

本週也是摩拉維亞(Moravian)傳教士施密特(Georg Schmidt)的週年紀念日,他在非洲佈道聞名,將荷蘭語聖經讀給科伊科伊人,教他們閲讀和寫作,也教他們種植和播種。

施密特1709年9月30日出生於德國庫內瓦爾德,是一個農民家庭的兒子,16歲時歸信基督教。1726 年,施密特徒步前往德國的赫恩胡特,開始準備成為摩拉維亞教會的傳教士,1728年被派往波希米亞(今捷克共和國),因在該國違反羅馬天主教法律不許私人宗教會議發表演講,被監禁六年,兩年後獲釋。

施密特於1736年12月4日航行前往南非,1737年7月9日登陸南非桌灣,翌年帶著11名男性、12名女性、4名幼兒搬到Baviaanskloof建立南非第一個宣教站,在那裡蓋房子和菜園,當地婦女種植物、男子狩獵畜牧。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