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為韓國趙鏞基牧師創辦的汝矣島純福音教會60週年,在5月中舉行了週年慶暨「第三十屆亞細亞聖徒訪韓聖會」。回顧過往趙鏞基被指走成功神學路線,惹來外界不少批評,而該教會卻從爭議聲中帶來復興並且度過60年的光景。有出席聖會的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牧者亦指聖會對華人教會帶來禱告熱潮。
成功神學主導牧養思想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被喻為當今世界最大教會,由1958年成立時只有50人的搭帳篷教會發展至今天80多萬會眾,每年超過100萬信徒聚會敬拜,祈求醫治、祝福與復興。
趙鏞基牧師曾在公開證道時表示,一個有創造性的人應把沒有當成有而「去夢想」,他憶述還是神學生時參加特會,有牧者告訴他作了一個異夢,看到他將來有大羣人聽他講道,趙鏞基將這番話記在心裡,並抱著這牧師給他的夢去作,今天那個夢竟然實現了。
趙鏞基牧師更稱,一個有創造性的人可以把沒有當成有「去相信」。他指在蓋汝矣島教會時,教會只有100萬元,而建教會需要1億元(今天超過1千億元),但他相信100萬元之外,還加上耶穌就會有奇蹟發生,耶穌會站在這100萬旁邊,若是耶穌要用就會變成200萬、1千萬、甚至變成1千億,最終他克服困難,憑著信心開始工程並且成為今天的教會。
成功神學惹爭議
趙鏞基牧師在訓練信徒上,推行「第四度空間的靈性」,所謂「第四度空間的靈性」包含四項要素:思想、信心、異夢、語言,透過這幾點來驅動第四度空間達致祈求所得的東西。他鼓勵信徒以禁食祈禱方法靈修,因禁食祈禱靈修越多,就更體驗上帝的神蹟,同時信徒只要勤加操練四度空間的靈性,就能經驗到醫治、神蹟與盼望,達到靈性增長,教會越興旺。
趙鏞基此舉被神學學者指為成功神學。大韓民國衞理大學倫理學教授朴忠久直指,趙鏞基的神學除了深受美國五旬宗影響,亦全盤接受韓國原初宗教薩滿教(Korean shamanism)的元素,即強調祝福與神蹟,而神被當成家庭式祝福的神。
朴忠久認為,趙鏞基所宜講的神學只是正切合1950年代韓國的人心所向,當時國民沒錢沒盼望,只想追尋盼望好活下去,而他宣講的親身經驗醫治力量正切合需要。他將趙鏞基的神學稱之為成功神學,但是沒有十字架的神學。
趙鏞基:我是傳成功神學因神從沒失敗
對於多年來受到批評,現已退休的趙鏞基在早年接受《基督教今日報》訪問時表示,他毫不避諱指「我是傳成功神學,因神從沒失敗過,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在世上眼光來看是失敗的,但從神的眼光來看,耶穌基督的十字架是最偉大的成功。」
他並且為「成功」定義,「世上的成功神學是靠人的知識、聰明,去追求成功;我主張的是要相信神,靠著聖靈的能力,過著成功的生活,這就是不一樣的地方。 」
他認為,夢想是要「具體」的,如果只是單純的期待而沒有具體的夢想,神也無法動工應允人的禱告。
他更指,沒有異象,民就放肆;沒有異象,聖靈就無法在人裡面動工,所以他會懷抱夢想,以信心的禱告來到神面前祈求。
趙鏞基的訪韓聖會復興華人教會
汝矣島純福音教會成立於1958年,今年為60週年紀念,教會人數約達87萬之多。來自香港、馬來西亞、台灣牧均亦指出,訪韓聖會對華人教會掀起禱告熱潮及教會增長。
香港的金巴崙長老會牧民堂蘇達榮牧師表示教會有3倍的增長;馬來西亞神召會中文部總監王祖祥牧師更指,禱告甚至令國家改換上新的政府;高雄浸宣武昌教會鄭博仁牧師稱,因著教會常傳講趙鏞基牧師的信息,信徒熱心宣教,現已開拓了8間教會10間分堂12位宣教士差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