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全國性的維護家庭聯盟正號召全國父母在四月十七日Day of Silence當天以學生集體不上課的方式回應由同志團體在全國校園裡發起倡導同性戀行為的運動。
據關注同志問題的機構Mission America成員Linda Harvey表示,「這個運動的發起並非如同志團體所説的『寬容』,而是企圖在沒有任何反對意見下在校園內進行對同性行為的強制性宣導和認同」。
而位於伊利諾斯州的家庭研究中心發言人Laurie Higgins表示,「任何開明的社會都反對恃強欺弱者」,但是她反對「以不正當使用公共教育(資源)來肯定自願的同性性行為的任何意圖」。
沙加緬度的加州家庭陣營(Campaign for California Families)認為,以這種示威的方式作為一種財政上的「槓桿」來幫助傳達信息。因為加州的公立學校每當有一名學生曠課時就會損失一百元。
然而,儘管眾多團體極力提倡父母、青少年參與,但顯然他們不會願意犯著給老師懲罰的風險,或以反對Day of Silence為由告假而致信學校。
同時,聯盟亦呼籲民眾關注國會另一項決議,這項決議將進一步推動聯邦政府和公立學校正式認可並慶祝Day of Silence。而立法當局也要求「總統親自發表聲明,號召全美民眾遵守Day of Silence這一日的紀念和慶祝的活動」。
而這項標號為H.C.R.92號修正決議(House Concurrent Resolution 92)早在四月一日就做了簡介,並送交給眾議院司法委員會(House Judiciary Committee)進行審議。
GLSEN聲稱去年就有逾8,000名學生參與當天的Day of Silence。該組織發言人表示,遵行法律上的規定是必要的,同時他又指出一份2007年的統計報告,當中顯示了有86% 的LGBT 學生因其性取向而曾受到口頭上的騷擾,甚至有44%的表示受過身體上的騷擾。
正當雙方在Day of Silence這一問題上不可開交之際,一名在賓夕凡尼亞州Grove City College任教的心理系教授Dr. Warren Throckmortonm在其博客上回應,當有Day of Silence運動的學生拿著“What will you do to help end the silence?”的名片時,基督徒的學生該這樣回應,「這正是我現在要去做的:我願意別人怎樣對待我去對待別人,『對待別人就像你想別人待你一般』」。
還有幾個基督教保守團體,在推動把四月二十日定為Day of Truth ,以示對Day of Silence的回應。根據他們在網站上的表述,就是要「對抗同志團體的宣導,並從基督徒的視角來提出相反的意見」。
而作為Day of Truth的支持者,聯合辯護基金(Alliance Defense Fund)和出埃及國際協會(Exodus International)均鼓勵學生去宣揚「在愛中的真理」,並熱衷於與同性戀展開對話。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
-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主題「文字陪伴」 打造「有温度的閲讀之旅」
第35屆香港書展7月16日正式揭幕。基督教出版聯會延續傳統,在書展設立「基督教坊」作為基督教特別展區。基督教坊每年都有特定主題,今年主題「文字陪伴」(Stand By Me),讓讀者體驗「温度閲讀之旅」。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