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兒童節 緣起自教會兒童服侍

國際兒童節 緣起自教會兒童服侍
國際兒童節 緣起自教會兒童服侍

6月1日為國際兒童節,《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提請全世界關注影響兒童的問題,包括物質和精神正常發展,該節日源於一場教會為兒童的服侍。

據國際同情(Compassion International)資料,「國際兒童節」與「世界兒童節」不同,每年6月1日慶祝。儘管慶祝活動廣泛,但許多國家並不承認6月1日為兒童節。

在美國,兒童節通常在6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慶祝,這一傳統可以追溯到 1856年,當時馬薩諸塞州切爾西普世救主教堂(Universalist Church)查爾斯倫納德牧師博士(Charles Leonard)舉辦一場對象為兒童的特別服侍。

多年來,一些教派宣佈或建議每年為兒童舉行一次紀念活動,但政府沒有採取任何行動。歷任總統都定期宣佈全國兒童節或全國兒童節,但在美國還沒有正式的每年一度的全國兒童節慶祝活動。

6月1日也是國際保護兒童日,有助於將6月1日提升為國際公認的慶祝兒童日。國際保護兒童日於1954年普遍設立,目的是保護兒童權利、終止童工和保障受教育機會。

全世界有數百萬兒童生活在極端貧困,這些兒童往往得不到醫療、教育和住所。許多人無法獲得乾淨的水,在沒有保護和受壓迫、缺乏感情和機會,這些兒童陷入劣勢代代相傳的循環。

1925年,兒童福利世界大會(World Conference for the Well-being of Children)宣佈6 月1日為提請全世界關注影響兒童的問題的日子。代表國家承認「人類欠孩子最好的東西」。會議最終通過了《日內瓦兒童權利宣言》:

1. 必須為兒童提供物質和精神正常發展所必需的手段;

2. 飢餓的孩子必須餵飽;生病的孩子必須得到護理;落後的孩子必須得到幫助;必須收回違紀兒童;孤兒和流浪者必須得到庇護和救助;

3. 孩子必須是第一個在遇險時得到救助的人;

4. 必須使兒童能夠謀生,必須保護兒童免受各種形式的剝削;

5.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意識到自己的才能必須用於為同胞服務。

1959年,聯合國在《日內瓦宣言》的結構和內容的基礎上通過了《兒童權利宣言》,重申「人類應盡其所能給予兒童」。這份新宣言提出了保護兒童出生前後的10項原則,並為1989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奠定了基礎,該公約是歷史上獲得最快和最廣泛批准的國際人權條約。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

  • 韓基總新任會長就職 宣佈五月舉辦論壇反對 WEA 大會

    剛上任的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韓基總)代表會長高京煥牧師(Rev. Kyung-hwan Ko)宣佈,將於五月舉辦論壇,公開批判世界福音聯盟(WEA)及其即將在韓國召開的全球大會。

  •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對美國社會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宗教生活經歷了五大關鍵變化,對教會和信徒至今仍有影響。

  • 柬埔寨宣教策略:透過大學宿舍事工觸及少數族裔未得之民

    柬埔寨一宣教士近日分享聚焦於「福音未得之民」的宣教理念,並分享其在柬埔寨推動跨族裔宣教的實踐經驗。柬埔寨自1979年脱離赤柬政權後,45年來雖有多國差會投入高棉族(佔人口95%)的福音工作,但境內尚有20個少數族裔因居住距離首都偏遠山區,長期缺乏福音資源,很多福音未得之民。

  • 雕塑家查斯·費根分享葛培理雕像的創作過程

    查斯·費根(Chas Fagan)6歲時隨家人搬到比利時,那時候他並不知道,半個世紀後,他將開始一段非凡的旅程,成為葛培理雕像的官方雕刻師,而這座雕像如今安放在華盛頓D.C.國會大廈的雕像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