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交换俘虏 释放乌裔美国牧师

俄军释放乌裔美国牧师交换俘虏
俄军释放乌裔美国牧师交换俘虏

乌俄两军交战双方活捉军民,俄罗斯军方近日释放乌克兰裔美国牧师,作为交换俘虏条件。

俄罗斯军队3月19日控制乌克兰东南部城市梅利托波尔,活捉当时在家中的乌克兰裔美国牧师迪米特里·博迪乌(Dmitry Bodyu)。

俄罗斯军方一周后释放博迪乌牧师,交换9名被乌克兰军俘虏的俄国士兵,牧师妻子在脸书报喜信表示"他们已经回到美国的家,多谢各方参与、关心、帮忙和爱,赞美主!神是美善的!"

伯利森(Burleson)"敞开的门教会"(Open Door Church)牧师欧迪斯·吉拉斯皮(Otis Gillaspie)为博迪乌和家人提供资助,让他们能回到美国。

博迪乌牧师于1990年全家从苏联移民至美国,取得美国公民,其后牧师夫妇到乌克兰宣教,在梅利托波尔生命之道教会(Word of Life Church)担任牧师。

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时,博迪乌牧师仍本著传福音的使命继续留在当地照顾信徒,他曾表示:"有一种召命来自上帝,要做上帝让他去做的事情,无论周围发生甚么。"

在战事期间,博迪乌牧师开放教会接待无数的人,并且组成团契一起祈祷,彼此鼓励,他还每天煮热饭热菜送给来避难的人。

对于现时战况的影响,他表示手机网络非常缓慢,有两天没有电、没有水、没有网络、没有手机讯号,不过他相信上帝听祈祷,帮助他们,并指另一座城市比他们身处的地方更糟糕。

自俄军入侵乌国以来,已超过1000万人流离失所,难民人数或高达500万人,引发人道主义危机。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全球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中,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迹像,但并非所有趋势都值得庆贺。一份全球基督教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这应当激励基督徒更加热切地祷告,并坚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