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傳歷程:經濟危機帶來「人力生機」

金融風暴不僅影響到世界各國社會,亦波及眾多華人教會組織機構。第82期《華傳路》討論有關經濟危機時,機構負責人卻表示,華人福音普傳會在危難中得蒙主的帶領,逆水前進,諸多工作所取得的進展都令人滿意。

這篇名為《主在船中,笑對暴風》的文中,「華傳」總主任林安國牧師説:「華傳如划船,正遇暴風,但主在船中,就如兒時所唱的詩歌:『有主在我船中,我能笑於暴風……』因此,我們仍喜樂地事奉,憑信心勇敢前進。」

金融風暴雖然帶來經濟危機,但對華傳來説卻帶來了「人力生機」;因為身家損失慘重,人愈發現到生命投資之可貴,不如錢財的投資那麼短暫。負責資源監管及擴展的華傳國際副總主任馮永樑牧師在過去半年內,感受到經濟風暴經濟難免使事工發展滑落,但卻驚歎申請做宣教的人數仍然上升。而且,華傳在宣教工場運作、新人加入、以及商宣開拓方面都有諸多進展。

工場運作

華傳的宣教事工是以教會(支援及代禱)、宣教士(建立事工)和差會(行政督管)合作方式運作,猶如「三股合成的繩子」互相支援,彼此配搭,同心同工。過去十多年,華傳在這運作上已經開始定型,並且不斷改進,力求進步。最近有兩位宣教士提出「宣教士關懷」的重要,因此促使華傳開設「關懷」(Member Care)部門,聘請同工及派資深宣教士在這方面進修,以應付日趨急切之需。

新人待領
目前華傳正為新加入的宣教士呼籲合夥的教會,一起擴展宣教發展。如果有教會已經有差傳基金或正在推行差傳奉獻,但還沒有具體方向或動作,或還沒有實質的支持宣教事項,華傳甚願與這些教會一起配搭,有焦點地發展宣教事工。

商宣開拓

面對全球宣教工場,不少國家拒絕批準宣教士入境簽證,神藉著一些肢體開啟了另一條宣教之路線,即開拓商宣之門,在經商的同時可以居留當地並開展事工。目前,有肢體對此進行奉獻作為推動商宣種子基金,也盼望更多主內商人一同回應,把財富投資於永恆。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