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敏讲述冯小刚选用基督教诗歌奇妙经过

xiaomin.
小敏在纽约讲述冯小刚电影选用基督教诗歌奇妙经过。(图:久安福音视讯网)
冯小刚呕心沥血之作《1942》片尾曲当时因选用小敏创作的《唱一首天上的歌》而受到海内外华人教会的关注。小敏日前在纽约娓娓道出事情的原委以及少为人知的后续故事,令人赞叹神奇妙的工作。

小敏出身河南农村,她完全不通乐理,教育程度有限,却因圣灵感动创作出1,600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赞美诗享誉海内外,收录在《迦南诗歌》,感动无数人归主,成为中国教会鲜活的神迹。

让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名导冯小刚执导的电影《1942》片尾曲选用了小敏谱写的《唱一首天上的歌》。冯小刚是如何接触小敏的诗歌并被其感动的呢?

小敏说,《1942》讲述的是她河南老家遭遇大饥荒的事情,冯小刚为此等待、酝酿了十八年之久。为了让《1942》有血有肉,冯导深入河南与两位饥荒幸存者见面。

没想到这两位从饥荒死里逃生的老人都是基督徒,他们脸上流露出的喜乐深深感染了冯导。冯小刚也十分好奇为何苦了大半辈子的老人竟然这么快乐?于是问他们喜乐的秘诀是什么?

老人回答说因为他们是基督徒。冯导追问说,"基督徒干啥?"老人家答复将来上天堂。冯导打破沙锅问到底,"上天堂干啥?"他们回答得很干脆又幽默,"上天堂喝凉水都饿不死!"

就在这一问一答的过程中,两位老基督徒向大导演冯小刚传了福音。老人家又为冯导唱了小敏的《唱一首天上的歌》,冯导听后大为震撼,他说此生第一次听到这么让人敞亮的天籁之音,觉得自己的心门敞开了、亮了。

冯导决定把这首歌曲用作《1942》片尾曲,但剧组人员觉得诗歌表现的欢快感与电影内容的凄凉气氛不搭配,于是请知名作曲家进行修改。

《1942》快问世时,冯导在微博宣布电影的片尾曲为《唱一首天上的歌》。大陆基督徒艺人孙海英留言说这首歌出自小敏的《迦南诗歌》。冯导因此才知道诗歌作者的身份。

因著这首诗歌,冯小刚开始接触到基督信仰。小敏说,她当时给冯导、徐帆夫妇寄去《天歌2012——悉尼音乐见证会》DVD,里面有美好的福音信息以及孙海英、吕丽萍的演讲,同时祝愿他们被主得著。

小敏不久就得到对方的答复。冯导在回信表示谢意,他特别提及对孙海英发自内心的认罪悔改很有感动,也因此认识到孙海英是不错的人。冯小刚和孙海英过去因业界话题隔空交火,关系闹僵。

另外,远志明牧师2012年底在微博宣布,他创立的神州传播协会代表小敏与华谊兄弟公司签约,授予《1942》使用《唱一首天上的歌》歌词的权利。

根据合约,制片方会注明歌词出自"小敏迦南诗歌574首",并主动支付稿费4万人民币。小敏已全数奉献给神州(传播协会)福音事工。神州传播协会过去负责录制、发行并代理《迦南诗歌》。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全球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中,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迹像,但并非所有趋势都值得庆贺。一份全球基督教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这应当激励基督徒更加热切地祷告,并坚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