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著名灵修神学家毕德生牧师(Eugene H.Peterson)于10月22日在蒙大拿州安息主怀享寿85岁。毕德生平生著作繁多,特别著重对灵性造就的思考与操练,其著作多有中译本并对华人教会灵性观带来反思。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早年发文,从毕德生的著作探讨他对华人教会灵性的影响。
华人教会灵性观只重"神圣"
胡志伟表示,华人教会灵性观受柏拉图二元思想及诺斯底主义影响,只著重"神圣"的一面,"严重忽略了要活出人性的丰满与美善,就是编织上帝在我们灵魂作工的故事。"
他以毕德生的著作“Christ Plays in Ten Thousand Places”中译名《翱翔的基督》为例, 他曾建议改为《基督嬉戏人世间》,认为"嬉戏"(play)是该书的关键字。他为该书撰序中表达"毕德生语带双关,巧妙地借此字暗喻耶稣怎样在历史舞台上『扮演』(play)人类的救主,衪为我们作出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play)。耶稣的演出不是我们想像中那么严肃认真,衪能自由欢乐『嬉戏』于不同场景中。"
胡志伟直指,华人教会觉得"嬉戏"只会令信仰"失真",恐怕牧师与信徒嬉戏流露了狂野,教牧与长执嬉戏令会议的冲突正常化,然而"基督徒的生命旅程乃要『成了一台戏给世界、天使和众人观看』" (哥林多前书四章9节《和合本修订版》)。
胡志伟表示,华人教会若不能接受"祈祷与嬉戏同样是属灵"就不能接受"神爱世界"的中译。他指《和合本修订版》及《新汉语译本》不能把cosmos译为"世界"却译成了"世人",所谓"忠于原文"实是"教会政治"影响了经文翻译,译经者以市场接受为依归。
毕德生译经不离地
胡志伟重申,"灵性并非无血无肉超然世外的修道者,乃是全然释放地享受生活,重要的不是信徒应该怎样生活,乃是怎样确实生活。"
他并指,当今华人教会错误地把道德等同灵性,以浪子比喻中"大儿子式自义"令到信徒只有感罪咎而不晓恩典。"当越多信徒能够『嬉戏』有时、祈祷有时,我们才能找回失掉了的『世界』,灵性才能有出路。"
因此,对于毕德生的译经风格不离地,胡志伟表示佩服毕德生个人译经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