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基督使團(OMF)僑民事工工場主任甘嘉露(Carolyn Kemp)撰寫的《百萬華人在非洲》一文介紹了目前非洲華人福音事工的最新概況,並展望了差會對非洲工場的盼望。
發表在最新74期《萬族萬民》雜誌的這篇文章中,甘嘉露分享説,2010年OMF使團一行五人走訪了非洲八個國家,探討中國籍華人在非洲的情況,包括他們在非洲逗留的時間、如何投入當地教會、該接受甚麼裝備和訓練、若回國後會面對怎樣的挑戰等。
甘嘉露指出,這次訪問所接觸的非洲教會及差會領袖都表示,此次造訪是一個契機。他們渴望和使團合作,引領非洲華人歸主。 2010年領袖議會中,海外基督使團一致認定使團應該回應神的呼召,倚靠神的大能將福音傳給身處非洲的中國人。
甘主任的文章還描述了奈及利亞的基督徒對華人福音需要的關注。另外,對宣教素有負擔,在國內外穆斯林福音工作上有顯著成效的衣索比亞教會,亦盼望服務到該國內1萬至4萬華人。當地教會領袖清楚感到這是教會起來接觸華人的時機,但卻不知從何入手,非常需要幫助。
據OMF資料顯示,在南非的35萬華人中,約有6至7間華人教會。在西非及東非有5間華人教會及2個華人團契,但卻只有3位全職牧師。
結合現況,OMF建立同工專任非洲網絡協調主任和非洲華人事工研究員,並為未來兩年訂下目標:一、透過研究,瞭解非洲的現況,以及上帝要我們開展的事工和地點;二、研究當地的文化與需要,培訓華人教會/團契及非洲教會。
眾多華人差傳機構對非洲的福音工場亦甚為關注。神州華傳出版的《華傳路》雜誌2009年某一期發表過一位在非洲居住了十年,在六個不同的國家工作之John & Jennifer Lim的文章,説明給非洲華人傳福音的意義及戰略:
1. 非洲愈來愈多華人聚居;
2. 因為語言和文化障礙,非洲本地的教會無法照顧這些華人新移民;
3. 華人身在非洲,很缺乏接觸福音的機會,尤其是用普通話傳講的福音;
4. 由於政府沒有嚴格限制,在非洲向華人移民傳福音是很自由的;
5. 既然與中國分隔,華人在海外建立新的生活方式比較容易;
6. 大部份在非洲工作的華人,以前在中國是家庭中主要收入來源,所以他們信主後帶領自己家人信主,是極富潛力的;
7. 華人移民在海外居住,既然生活方式受限制,又不會分心,一般都會很樂意參與基督教的活動。
根據美國商務部統計,自1998年至2006年,中國與非洲的經貿成長了21倍,在同期美國與非洲成長4倍。目前中非年度貿易總額的最高記錄是在2008年創下的1,068億美元,躍升成為非洲最大的貿易夥伴。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
-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主題「文字陪伴」 打造「有温度的閲讀之旅」
第35屆香港書展7月16日正式揭幕。基督教出版聯會延續傳統,在書展設立「基督教坊」作為基督教特別展區。基督教坊每年都有特定主題,今年主題「文字陪伴」(Stand By Me),讓讀者體驗「温度閲讀之旅」。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