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书展】容灵写出时代幽暗与光明 梁永泰:创作为捕捉年青人生命

【香港书展】容灵写出时代幽暗与光明 梁永泰:创作为捕捉年青人生命
【香港书展】容灵写出时代幽暗与光明 梁永泰:创作为捕捉年青人生命

基督教文学何时跻身世界和中国舞台,犹如我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红楼梦》的出现?作家邓建良(笔名容灵)、恩光书院院长梁永泰出席香港书展交流会分享,容灵认为基督徒文学创作是写出时代的幽暗与光明,从而改进社会;梁永泰则挑战未来世界媒体舞台,可否有香港和亚洲人角度?

梁永泰在会中提问,红楼梦既是中国四大小说名著之一,基督徒思想如何在世界和中国舞台呈现出来,并指容灵新作《中国基督教的"红楼梦"何时出现?》所指何谓?

容灵:"二而一、一而二"的世界

容灵指出书中有一构想,中国基督徒将来出版《红楼梦》般的名著,包涵基督教的信仰观和创造观,以信仰精神和生命此转化成文学。书中提出"二而一、一而二"的世界,指人的生命是永恒可从天国看现在,红楼梦第五回讲到:"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这带有佛家的思想,基督教则认为信徒在生命里展现信仰,因此书中流露一种超越现世的思想。

他补充,基督教思想超越个人层面,基督教文艺创作不再固囿于传福音,更关心社会引导人在苦难中检视生命,看到其中的丰盛,"如果能够整合生命将离与合概览在基督徒的生命里,相信二十年后中国基督徒《红楼梦》就会出现。"

基督徒文学创作 写出时代的幽暗与光明

至于基督徒文学贡献方面,信仰对社会怎样带来启迪?容灵回应指,任何创作必须展现时代,有人说时代黑暗,基督徒却因著圣灵能改变,洞悉时代的黑暗,以生命贡献社会。就他个人而言,藉著小说写出当代的黑暗与光明给予人盼望,从中让人反思制度的欠缺提出改进,同时亦洞察生命改变自己,基督教信仰是拥抱光明给予人盼望的。

谈到香港中文文学比赛,容灵透露大约只有300篇作品参选,其实文章很吸引带出很多反思,例如人性的黑暗,从这些作品反映很多人性的黑暗、社会制度。

容灵直言: "我们参与创作就是用基督徒的眼光审视整个时代,从不同的文学角度技巧展现一个具有信仰色彩的小说内容,以致人们从不同的眼光看问题,超越另一个的层次。"他强调:"光明里面有黑暗,但黑暗不是没有光明。"

梁永泰:世界媒体舞台可否有香港和亚洲人角度?

恩光书院院长梁永泰回应指,当中有一种吊诡性,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创作的《天问》 跟约伯记38章相似,神是大地的起始,我们要有约伯记的情怀又有屈原的忧国忧民,就带划时代的作品。

攻读传理学、电影艺术的梁永泰亦分享参与创作的心路历程,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草签,他拍摄多元影像《根》 捕捉中国七个时代大社会的变迁,有别于教会的福音宣讲叫人信耶稣得永生,提供即时的答案,而是进到香港人的忧虑,在中国的历史层面探索继而看人的生命,电影在香港、北美等七个城市放映。

梁永泰于1989年参与"国际青年年"拍摄给年青人的影片《亚太新人类》, 讲述世界的未来在亚洲,亚洲的未来在城市,城市的未来在青年,青年的未来是对自己有梦想;影片延伸出一系列的主题探讨包括:女性、后殖民、音乐、运动、戏剧等,在亚洲电视播放,观看人数约100万人次,1990年成为纽约国际电影电视节入围作品。梁永泰指,成功并非有先进器材,而是捕捉青年进入他们的生命。

此外,他还有拍摄《不死的传说》和《再见东欧》。《不死的传说》讲巴勒斯坦,捕捉以色列人受邻国压迫下的焦虑;1993拍摄《再见东欧》亲赴东欧两次访问当地的年青人。

梁永泰提出挑战:"世界媒体的舞台可否有香港和亚洲人的角度?"基督徒作家是要进入民族的幽暗处、要有世界文学的技巧、还要有天上人间的气魄,例如200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高行健,结合文学的技巧和世界的视野。

除了讲者的分享,当日有与会者提出建议,香港处于大时代的转变,作为文学工作者、创作人,甚至移民的港人都可以捕捉现时香港人的心态述,从说故事中流露出来;其次是电子时代文学好像逆水行舟,出版社宜考虑重新吸引读者回来。

作家容灵新作中国基督教的《红楼梦》何时出现?:容灵文学与创作论集,由基道出版社出版,是次交流会由该社主办,于7月22日在香港书展期间进行。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

  • 《大卫王朝》:大卫王的传奇即将登陆 Prime Video

    讲述圣经人物大卫从少年成长为以色列历史上最伟大君王的剧集,《大卫王朝》(House of David),将于 2 月 27 日通过亚马逊 Prime Video 全球上线。

  • 孙东升牧师: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

    近日,华人牧者孙东升在其针对川普和“白宫信仰办公室”的评论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从来不是靠国家权力推动的,教会的复兴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圣经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