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報社槍擊案至少12人死 兇手高喊「真主萬歲」

法國巴黎一所報社7日發生恐怖槍擊案。有蒙面持槍者衝入辦公室亂槍掃射,導致包括編輯在內至少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傷。法國官方表示,事件屬於恐怖襲擊。

法國新當地媒體BFMTV援引一位在事發現場對面大樓工作的目擊者説,看到兩名全身穿著黑衣的蒙面男子,持槍衝入建築內。「然後我們聽到他們在裡面開火,有很多槍聲。我們全部疏散到天台上。幾分鐘之後,兇手逃離現場,他們還在街道中心開火。」

事發的報社名為《查理週報》(Charlie Hebdo),政治立場偏左及反宗教,常常藉著漫畫、文章、笑話諷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及右派文化與政治。創刊於1969年,直到1981年停刊,後來再在1992年捲土重來,發行量約45,000份。其辦公室位於巴黎第11區,鄰近巴士底廣場(Place de la Bastille)。

中槍死亡的12人中,包括了《查理週報》的現任編輯兼漫畫家Stephane Charbonnier,以及另外三位著名的漫畫家,他們的筆名是Cabu, Wolinski和 Tignous。在11名傷者裡面,有4名情況嚴重。

法國檢察官莫林斯( Francois Molins)向記者表示,有目擊者聽到行兇者在離開現場時高喊「真主萬歲」、「我們替先知報仇了」,口操標準法語,沒有外地口音。

法國總理奧朗德已於事發後到現場視察,他稱槍擊案「無疑是一次恐怖襲擊」,並下令將全國恐怖警戒狀態升為最高級。法國政府已在所有宗教場所、新聞媒體辦公室及交通樞紐加強保安。

媒體推測,這次《查理週報》遭襲擊,是因其諷刺穆斯林的漫畫惹禍。2011年11月,《查理週報》在其封面刊登先知的卡通形象並稱「如果你不笑死,就抽你100鞭」,隨後報社辦公室遭投擲汽油炸彈。一年後,《查理週報》編輯在接受Le Monde報章採訪時表明不會改變該報的方針。他説,「可能這聽起來華而不實,我即使死也要堂堂的站著,比要跪在地上活著更好。」

在《查理週報》的Twitter賬户上,其遇襲前最後的一條訊息是有關伊斯蘭國(ISIS)領袖,諷刺他也對伊波拉病毒怕怕。

《查理週報》遇襲事件引起對言論自由的關注,許多網友在網上聲援,將頭像改成黑底白字寫著 JeSuisCharlie或I am Charlie,中文譯作「我是查理」。《法新社》職員則集體拿著 JeSuisCharlie標語拍照,一起悼念遇難的同業者。歐洲多個國家包括德國、瑞典和比利時的法國大使館門外均有人聚集舉行燭光追思會。

美國總統奧巴馬強烈譴責槍擊事件,指出「對新聞工作者及新聞自由的攻擊...正是表明了這些恐怖分子害怕自由的程度」,並表示美國跟其他國家一樣受到的威脅,因為這是一個自由的國家。

據CNN最新消息,巴黎副市長克盧格曼(Patrick Klugman)表示,已鎖定了兇手的身份。他們是三位年齡分別為34歲、32歲及18歲的法籍男性,來自巴黎市郊,其中兩名為兄弟關係。警方現正動用所有人力資源緝拿在逃的兇手歸案。

  • 全球領導力峯會「輪椅上的畫家」瓊妮: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

    全球領導力峯會「輪椅上的畫家」瓊妮: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

    「全球領導力峯會」中文峯會2月8日在香港舉行 ,其中播放了「輪椅上的畫家」瓊妮·厄爾克森·塔達(Joni Eareckson Tada)分享自身的經歷的錄像,強調讓神的剛強代替她的軟弱。

  • 尼克·胡哲將在NRB大會舉辦「NickV內圈聚會」 分享傳福音與AI應用

    2025年NRB(國際基督教媒體大會)期間,全球知名佈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將舉辦「Nick V內圈聚會」(NickV Inner Circle Gathering),向與會者分享他在2024年如何向超過6700萬人傳福音的經歷,並探討人工智能(AI)如何幫助基督徒更廣泛地傳播福音。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趨勢

    多數基督徒的視角往往侷限於自身所處的教會和周圍環境,因而在特定情況下可能會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爾神學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發布的2025年報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趨勢,這些趨勢不僅延續了2024年的積極態勢,還為全球基督徒帶來了鼓舞人心的消息。

  • 居英觀察 梁麗橋盼為復興英國基督教藝術出力

    梁麗橋,一位自小熱愛水彩畫的藝術家,她的藝術創作不僅是表達內心世界的媒介,更是與神建立深厚關係的橋樑。在過程中因著一次車禍「生死10秒之間」醒悟神的眷佑決意以藝術傳福音,她近年移居英國對藝術傳福音的使命更有深刻的體會。

  • 拯救Z世代的信仰:史蒂夫·理查森對新一代宣教士的大膽呼召 [專訪]

    先鋒宣教士史蒂夫·理查森(Steve Richardson)呼籲年輕基督徒重新發現信仰,投身全球宣教。當許多教會思索如何讓年輕一代持續紮根於信仰時,理查德森的回答是:讓年輕人站出來,勇敢承擔使命,而不是為了迎合他們而削弱福音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