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报社枪击案至少12人死 凶手高喊"真主万岁"

法国巴黎一所报社7日发生恐怖枪击案。有蒙面持枪者冲入办公室乱枪扫射,导致包括编辑在内至少12人死亡,另有11人受伤。法国官方表示,事件属于恐怖袭击。

法国新当地媒体BFMTV援引一位在事发现场对面大楼工作的目击者说,看到两名全身穿著黑衣的蒙面男子,持枪冲入建筑内。"然后我们听到他们在里面开火,有很多枪声。我们全部疏散到天台上。几分钟之后,凶手逃离现场,他们还在街道中心开火。"

事发的报社名为《查理周报》(Charlie Hebdo),政治立场偏左及反宗教,常常藉著漫画、文章、笑话讽刺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及右派文化与政治。创刊于1969年,直到1981年停刊,后来再在1992年卷土重来,发行量约45,000份。其办公室位于巴黎第11区,邻近巴士底广场(Place de la Bastille)。

中枪死亡的12人中,包括了《查理周报》的现任编辑兼漫画家Stephane Charbonnier,以及另外三位著名的漫画家,他们的笔名是Cabu, Wolinski和 Tignous。在11名伤者里面,有4名情况严重。

法国检察官莫林斯( Francois Molins)向记者表示,有目击者听到行凶者在离开现场时高喊"真主万岁"、"我们替先知报仇了",口操标准法语,没有外地口音。

法国总理奥朗德已于事发后到现场视察,他称枪击案"无疑是一次恐怖袭击",并下令将全国恐怖警戒状态升为最高级。法国政府已在所有宗教场所、新闻媒体办公室及交通枢纽加强保安。

媒体推测,这次《查理周报》遭袭击,是因其讽刺穆斯林的漫画惹祸。2011年11月,《查理周报》在其封面刊登先知的卡通形象并称"如果你不笑死,就抽你100鞭",随后报社办公室遭投掷汽油炸弹。一年后,《查理周报》编辑在接受Le Monde报章采访时表明不会改变该报的方针。他说,"可能这听起来华而不实,我即使死也要堂堂的站著,比要跪在地上活著更好。"

在《查理周报》的Twitter账户上,其遇袭前最后的一条讯息是有关伊斯兰国(ISIS)领袖,讽刺他也对伊波拉病毒怕怕。

《查理周报》遇袭事件引起对言论自由的关注,许多网友在网上声援,将头像改成黑底白字写著 JeSuisCharlie或I am Charlie,中文译作"我是查理"。《法新社》职员则集体拿著 JeSuisCharlie标语拍照,一起悼念遇难的同业者。欧洲多个国家包括德国、瑞典和比利时的法国大使馆门外均有人聚集举行烛光追思会。

美国总统奥巴马强烈谴责枪击事件,指出"对新闻工作者及新闻自由的攻击...正是表明了这些恐怖分子害怕自由的程度",并表示美国跟其他国家一样受到的威胁,因为这是一个自由的国家。

据CNN最新消息,巴黎副市长克卢格曼(Patrick Klugman)表示,已锁定了凶手的身份。他们是三位年龄分别为34岁、32岁及18岁的法籍男性,来自巴黎市郊,其中两名为兄弟关系。警方现正动用所有人力资源缉拿在逃的凶手归案。

  • 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宣布成为基督徒

    维基百科联合创始人拉里·桑格宣布成为基督徒

    维基百科(Wikipedia)联合创始人、哲学博士拉里·桑格(Larry Sanger)上周(2月5日)在个人博客上透露,他已经成为基督徒——并且附带一篇长达40页的见证"论文",讲述了他从怀疑主义走向基督信仰的旅程。

  • 全球领导力峰会"轮椅上的画家"琼妮:人生有比走路更重要的!

    "全球领导力峰会"中文峰会2月8日在香港举行 ,其中播放了"轮椅上的画家"琼妮·厄尔克森·塔达(Joni Eareckson Tada)分享自身的经历的录像,强调让神的刚强代替她的软弱。

  • 尼克·胡哲将在NRB大会举办"NickV内圈聚会" 分享传福音与AI应用

    2025年NRB(国际基督教媒体大会)期间,全球知名布道家尼克·胡哲(Nick Vujicic)将举办"Nick V内圈聚会"(NickV Inner Circle Gathering),向与会者分享他在2024年如何向超过6700万人传福音的经历,并探讨人工智能(AI)如何帮助基督徒更广泛地传播福音。

  • 2025年全球基督教鼓舞人心的九大趋势

    多数基督徒的视角往往局限于自身所处的教会和周围环境,因而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感到灰心。然而,戈登康威尔神学院全球基督教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报告揭示了一些重要趋势,这些趋势不仅延续了2024年的积极态势,还为全球基督徒带来了鼓舞人心的消息。

  • 居英观察 梁丽桥盼为复兴英国基督教艺术出力

    梁丽桥,一位自小热爱水彩画的艺术家,她的艺术创作不仅是表达内心世界的媒介,更是与神建立深厚关系的桥梁。在过程中因著一次车祸"生死10秒之间"醒悟神的眷佑决意以艺术传福音,她近年移居英国对艺术传福音的使命更有深刻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