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之手」驚現太空 一瞥造物主創造奇妙

美國太空總署(NASA)最近公佈一張由「核光譜望遠鏡陣列」拍攝的照片看似「上帝之手」,就像一隻青白色的手,試圖抓住飛散的紅色火焰。

據報導,NASA在一顆恆星爆炸瞬間噴出的巨大雲狀物質中抓拍到這一珍貴畫面。這張照片中的光線是來自星體爆炸後產生的太空殘骸,看起來就如同是一隻青白色的巨手,試圖抓住紅色火焰。而中央白色光線的部分,即為爆炸核心。

這次捕捉到「上帝之手」的「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 NuSTAR)是在2012年6月中才由NASA發射到外太空,第一具專注於高能X射線的望遠鏡,專精於探索宇宙中活躍的黑洞。

據資料表示,NuSTAR的影像清晰度將是觀測同光譜區其他任何太空望遠鏡的10倍,敏感度則高達100倍。「上帝之手」之所以能呈現離不開NuSTAR的勞。

有科學家解釋説,這幅「上帝之手」畫面可能是俗稱「腦補」的空想性錯視(pareidolia),或者是「隨機或模糊感知熟悉的形狀的心理現象」。

雖然科學界尚未確定這巨大雲狀物質是否真的形成巨手形狀。但從信仰角度來看,人類對宇宙的探索過程中,會察覺到上帝創造的奇妙。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