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真愛需要等待》的作者約瑟‧麥道衞近日在中國浙江杭州崇一堂作「直言以對:性、愛、關係」的系列講座,呼籲中國教會在對信徒、孩子的性教育上不能沉默。
他説:「在任何文化中,牧者最可怕的罪就是在性方面缺乏教導。許多人陷在性的罪惡裏,牧者沒有資格定他們的罪,因為他們沒有給予這方面的教導。」
麥道衞牧師在家庭中是好父親,在教會中是好牧者,甚至被譽為「美國爸爸」,這與他擺正家庭與教會的關係分不開的。
家庭是牧者的首要服事
據《基督時報》報導:講座一開始,麥道衞牧師強調了家庭重要性:「我為耶穌而活,也為我的家而活。」當有人問及在照顧家庭與服侍教會上怎麼平衡時,麥道玫牧師説:「很簡單,就是不要平衡它」。他解釋説:家庭是我們的首要服侍,不需要與其他服侍做平衡,因為它本身就是首要的。
正確認識「性」
很多人説性是邪惡的,甚至人們以聖經為根據,提出性的邪惡説。麥道衞牧師提出性邪惡的理論不是聖經的教導,聖經中沒有一節經文説性是邪惡的,只是提到被錯誤運用的性是邪惡的。麥道衞博士提出神創造性的四個目的分別是「生育」、「合一」、「愉悦」、「榮耀上帝」。
麥道衞牧師講解説:神在大腦中創造了許多不同能的神經元並創造了與性有關的荷爾蒙,稱為去甲腎上腺素,科學家形容它為迴紋針一樣的荷爾蒙。借五種感官:看、聽、嘗、嗅、接觸,而在腦中產生。
人的大腦裏有一個很忠心的區域叫前額葉皮層,是道德領域的決定區域。包括決定胃口、熱情等等。出生後直到25歲這部分才發育完成。因此,他提醒説:「在 25歲之前,年輕人需要牧者、父母在性方面指導他們。因為他們在大腦前額葉皮層,還沒有發育好,不能作很好的決定。箴2-8章,講到一些性的問題。要聽父親的訓誨,因為這是父母的責任,也是兒女需要聽的。」
教會在「性」教導上不可保持沉默
在教會對信徒及家庭的「性」教導上,麥道衞牧師惋惜説:「教會保持沉默!」他説:「在任何文化中,牧者最可怕的罪就是在性方面缺乏教導。許多人陷在性的罪惡裏,牧者沒有資格定他們的罪,因為他們沒有給予這方面的教導。」
麥道衞牧師説,大多數教會和牧者不知道「色情」的危害,也因此保持沉默。而青少年又常處在性試探之中。
他説:「關於色情,我希望大家能明白,我很敬重中國政府能立法,定義色情為非法。我相信他們明白文化中產生巨大影響的,不是其他政府與文化所明白的,導致性氾濫、性侵犯最大的源頭是色情,兒童販賣源頭也是色情。我希望政府能立法,或者阻止網路的色情。但沒有一個政府能做到。只有基督的教會才會想到這個危機。但也有許多教會在這方面保持沉默。」
麥道衞牧師提醒説:「面對罪惡不應是沉默,而應該是教導(知識)。」雖然在過程中,麥道衞一直將美國社會中許多性罪、性病等等,作為例子來提醒中國信徒,不能盲目樂觀地以為這些事情不會在中國發生。
事實上,中國社會及教會在性氾濫、性犯罪方面的挑戰不比美國小。也有資料表明,中國人在色情網絡、物品上的消費已成為世界第一。在今日許多性道德普遍低下,婚姻家庭受到普遍挑戰的時代裏,中國教會及牧者實在不能再保持沉默,更當應時勢而發出「守望者」的聲音,如麥道衞牧師一般「直言以對」。
關於麥道衞:
約瑟‧麥道衞,知名作家。1964年加入學園傳道會,於世界各地巡迴傳道,接觸超過七百萬年輕人,足跡遍及84個國家,同時他也是「麥道衞國際事工組織」負責人。著有包括《為什麼真愛需要等待》、護教手冊《鐵證待判》等50多本書籍。
-
南卡新泉教會因按立女牧師問題退出美南浸信會
The Christian Post報導,美南浸信會(SBC)繼馬鞍峯教會後,近日再有大型教會——南卡羅來納州大型教會——新泉教會(NewSpring Church)宣佈退出,主因是女性擔任牧職議題上立場分歧。
-
2024香港教會普查:會眾人數減、老齡化、教牧流失
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於今日(27日)舉行「2024香港教會普查」發佈會,向全港教會公佈全港性教會趨勢的研究結果。在過去五年中,香港經歷了社會運動、疫情和移民潮。此次普查旨在全面反映教會現況,為未來的發展提供依據。
-
【2025凱珀獎】唐崇榮牧師談神學院、印尼福音轉化的異象
現年85歲、著名華人福音派領袖唐崇榮牧師本月獲加爾文大學和加爾文神學院頒2025凱珀獎(Kuyper Prize),肯定他在全球推廣歸正神學的卓越貢獻。
-
【專訪】Radius台中舊城區九個月模擬式宣教體驗
Radius Asia宣教訓練中心是Radius International亞洲以中文做訓練母語的分校,本報訪問了Radius Asia同工以潔,她向記者詳細分享全時間跨文化宣教訓練(以下簡稱RA)的環境及訓練方法。
-
「亞洲英雄」沈祖堯教授:投降,生命才能贏!
成功與失敗,是人類永恆探討的課題。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上月23日在新加坡華人基督教會懷恩堂以「成功... 失敗... 」( A Successful Life)為題講道,結合歷史人物、聖經故事以及自己的經歷,提出了一個與世俗價值觀截然不同的角度,為在場聽眾開啟「上帝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