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期海外基督使團《萬族萬民》刊登一文,介紹使團國際文宣發展主任之事奉工作及其主任羅望民(Ramon Rocha)的分享見證。
國際文宣發展主任羅望民回顧海外基督使團文字事工説:「從中國內地會,以致海外基督使團,我們出版不少的宣教書籍,透過文字呼召了無數的工人來到東亞事奉。自1990年,使團停止了英文書籍的出版,使團宣教士的著作,都是與基督教出版社合作出版。國際文宣發展主任的工作,就是鼓勵宣教士寫作,協助他們找出版夥伴。去年我們還為十七位同工舉辦了一個寫作工作坊。」
與此同時,海外基督使團正推動「合乎聖經的本土化教會運動」,積極培訓本土作家、編輯和出版商。國際文宣發展主任則需要走訪不同的工場,訓練和鼓勵當地的文字工作者。
宣教書籍銷路較窄,加上全球經濟衰退,很不容易贏得出版商的青睞。羅主任也介紹另一個因素説:「有些國家嬝阅讀風氣薄弱,例如柬埔寨、緬甸和蒙古等地,加上教會領袖非常忙碌,騰不出寫作的空間,所以在當地推動文字事工面對一定的阻力。基督教出版社資源短絀,讀者羣又屬於小眾市場,作家往往要自掏腰包印書,種種因素皆使文宣的發展舉步維艱。」
雖然文字事工面對重重困難,但羅主任指出,不少信徒見證基督教書刋幫助他們的靈命成長,活出基督的樣式;有些則透過阅讀被聖靈感動,向族人傳福音,甚至成為跨文化的宣教士。
最近美國兩家著名的基督教出版商,接納了使團同工盧慈莉和羅磊的繕稿。羅望民主任欣喜感到基督徒作者不懈的努力,聯袂地方出版商忠心的為主效力,以文字承傳福音,作品受讀者喜愛,生命得著造就。
羅望民主任最後表示,切望能把更多使團宣教士的作品出版成書,不論是印刷版還是電子版,協助將福音迫切地傳遍東亞的萬族萬民。並且他盼望更多本土基督徒作家興起以自己的母語,按當地的文化處境寫作。他盼望主賜下更多資深的編輯整理本土作家的手稿,使作家的心血結晶活現讀者眼前。
羅望民主任來自天主教背景的家庭,是家中最小的而且是唯一的男孩,到菲律賓大學讀書時第一次聽到福音,之後參加學生福音團契的查經小組,並開始紮根於神的道。他是家中第一個基督徒且積極與家人分享福音,之後他大姊一家和父親都先後信了主。
畢業後,羅望民在跨國公司內工作後又創業發展。他分享自己經營所創公司13年,聘用25位員工。他在公司內定期帶員工查經,欣見其中多位決志信主。天父賜羅弟兄美好的家庭,他於1984年與愛妻佳恩共諧連理,並育有四名兒女。
1996年10月,羅望民弟兄蒙教會牧師推薦,在1997年1月任職菲律賓海外基督使團出版社社長。他邊學邊做,靠著神的恩典,慢慢帶領使團出版社成為東南亞地區中最具規模的基督教出版社。
2008年7月,羅望民弟兄得到菲律賓工場主任史祈理鼓勵,他們夫婦倆憑信心申請加入海外基督使團作宣教士,羅弟兄參與文宣,而佳恩則擔任菲律賓執行主任的私人助理,負責行政、辦公室管理和會議協調等工作。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
-
香港書展基督教坊主題「文字陪伴」 打造「有温度的閲讀之旅」
第35屆香港書展7月16日正式揭幕。基督教出版聯會延續傳統,在書展設立「基督教坊」作為基督教特別展區。基督教坊每年都有特定主題,今年主題「文字陪伴」(Stand By Me),讓讀者體驗「温度閲讀之旅」。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