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情呼籲為中國教會培養愛主下一代禱告

教牧同工要培育出信仰穩固、愛主、侍主的下一代

中國社會變化急速,對國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沖擊很大,新一代孩童與青少年的教育更顯得重要。中國教會很需要好好培育下一代,使他們成為教會的未來棟樑。為此,6月29日在香港舉行的福音證主協會的神州情月禱會上,同工們介紹了中國教會下一代的情況,讓弟兄姐妹更加了解他們的處境和需要,呼籲信徒在七月份裏面為此禱告。

神州情分享説,中國教會的發展由農村進入城市,信徒結構更趨多元化,昔日的教會是「婦女多、老人多、農民多、文盲多」,缺乏青少年,而隨著城市化步伐加快,進入教會的不再只是上述四類人,還有青年和知識分子。教會的兒童主日學及青年團契日漸增多,教會變得朝氣蓬勃,同工們看到全心培育敬虔的下一代的重要性。

獨生子女成中國教會與社會下一代的普遍寫照

目前,獨生子女的狀況是中國教會以及中國社會下一代的主要特徵。神州情分享説,中國教會的下一代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水平比上一代提升,也能享受父母全部的照顧和愛護,一些受父母過分寵愛的孩子,容易養成自我中心的性格,人際關係出現問題;也有些孩子過分注重物質享受,形成錯誤的價值觀;也有些孩子較為意志薄弱,毅力不足,無法堅忍以達成理想,相信這些不僅是教會下一代的情況,也是社會上下一代的普遍寫照。

培養子女穩固的信仰基礎成教牧同工的挑戰

普遍來説,中國教會的教牧同工們服侍繁多,把心力和時間都放在事奉上,很少有時間照顧兒女。這使得兒女無法理解父母的疏忽,令家庭關係緊張。比如,有的孩子抱怨説:「爸媽整天在教會服侍主,我很少見到他們,我的爸媽好像是別人的爸媽一般。」甚至有的孩子因而對基督教信仰產生反感,不願信主,令父母憂傷。

神州情指出,這些孩子的心靈需要得到醫治,作父母的應理解孩子需要父母的必然性,以致能平衡關顧教會與家庭的需要。當然,也有教牧夫婦成平衡關顧兩方面的需要,為信徒作了美好的榜樣,培育出信仰穩固、愛主、侍主的下一代,這是內地教牧同工普遍需要學習的課。

基層教會同工生活拮據 教育下一代成障礙

另一方面,有些基層教會(包括農民工教會)的教牧同工和信徒生活拮據,只能維持基本生活的需要,難以供應孩子的學費,更遑論讓孩子上大學。對同工而言,家庭需要和教會事奉的取捨,往往令他們左右為難;對子女學業供應上的虧欠,令他們充滿內疚和矛盾,也沖擊他們對主的信心,有的同工更因此放下牧職,去打工賺錢。一般農民工信徒都因為無法為子女提供好一點的物質生活和教育環境,心中很痛苦。教牧同工和信徒下一代的受教育程度,對教會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隨著城市化及知識化社會的進深發展,他們需要接受更好的教育,方能更有力量影響社會,見證基督。

兒童主日學日趨重要 迫切需要兒童版聖經資源

神州情分享説,越來越多教會看到兒童主日學的重要性。傳統以來,中國人教養孩童的方法多是「家長式」,著重家長的權威,缺少了解孩童的心理。隨著城市的發展,有些教會開始重視及認識兒童的心理問題,針對兒童成長的特點來施教,為主日學帶來驚人的果效。教會需要有兒童心理學及輔導類的參考書,幫助信徒認識正確的教育方法。

另外,雖然不少教會都成立兒童主日學,但不一定能有系統地教導兒童學習聖經,這是因為缺乏合用的系統教材和受過訓練的教導人員。據一位資深的牧者分享,希望內地教會能夠推廣兒童版聖經(和合本聖經對兒童來説太艱澀)。教會的主日學工作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城市化發展促使更多教會成立青少年事工

神州情分享説,城市化發展促使更多教會成立青少年事工,因為社會上越來越多「好玩」的東西,容易引誘他們沉溺於不良的玩意上。教會要吸引更多青年認識福音,盡早使他們認識生命的主,引導他們選擇上好的福分。

城市教會的青少年事工活動趨向多元化,包括郊遊、登山、球類活動、開派對等,因應不同地區情況而定。目前教會最缺乏適合青少年使用的書籍和聖經教材;青少年導師最好是年青的傳道同工,年長的同工適宜在後方配搭服侍,讓青年團契有更大的發展;也有些教會缺乏長遠的眼光,根本不重視青少年事工,不投入時間和資源,以致無法栽培青少年成為教會未來的接班人。

神州情總結説,教會的下一代是教會發展的希望,今天的關注能帶來明天的果效。聖經教導信徒要以真道教養孩童,使他們能走在主的真道上。為人父母的信徒,培育敬虔愛主的下一代是人生的重任,神州情呼籲信徒為此一同禱告。以下是建議的代禱題目:

1. 為所有基督徒父母禱告,求主幫助他們以聖經教導子女遵守主道,一生跟隨主的腳蹤。
2. 為教牧人員子女的關懷和輔導工作禱告,求主幫助教牧能平衡在教會和家庭的角色,讓子女得到關愛和照顧,建立健全的家庭觀及信仰觀。
3. 為農民工基督徒子女的生活狀況和信仰狀況禱告,求主幫助他們在特殊的生活環境和艱難的經濟環境下得蒙主的眷顧,能體會天父的愛,活出信仰、見證基督。
4. 為兒童主日學及青少年事工禱告,求主恩待這兩項事工,預備各類資源,讓更多孩童及青少年認識天父、信靠祂而得新生命。
5. 為兒童及青少年屬靈書刊的供應和主日學師資禱告,求天父供應適合不同年齡階段的圖書雜誌及裝備教師的書籍,使事工得著支持。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

  • 孫東升牧師:基督徒如何合宜看待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

    近日,華人牧者孫東升在其針對川普和“白宮信仰辦公室”的評論中提醒基督徒要有合宜的看法,他提醒道:“基督信仰從來不是靠國家權力推動的,教會的復興是依靠信徒忠心地持守聖經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