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三十」7月展開:吃半飽給飢餓兒童温飽

「飢餓三十」7月展開:吃半飽給飢餓兒童温飽
「飢餓三十」7月展開:吃半飽給飢餓兒童温飽

「飢餓三十」運動展開,在台灣有「吃半飽,給飢餓兒童一餐温飽」活動;香港則鼓勵學生關注全球飢餓及貧窮問題。

台灣世界展望會聯同富邦金控舉辦第34屆「飢餓三十」人道救援行動,呼籲各界透過響應飢餓三十,推動「吃半飽,給飢餓兒童一餐温飽」。經過三年新冠疫情今年活動將以實體進行「半半市集」,主辦單位稱2022糧價大漲,世界各地的飢荒加劇,富有國家的剩食是脆弱地區的救命糧,因此在7月舉辦由南到北巡迴的「半半市集」活動。

該項活動鼓勵大家用一份餐點的價錢購買半份食物,另一半的餐點將會化為捐款幫助遠方飢餓兒童獲得温飽,現場還有「齊飢體驗車」,親身感受救援現場情境,各項豐富的活動等著大家來體驗。

主辦單位於上月在台北舉行啟動記者會,主題為「翻轉危飢×救要現在」,呼籲各界加入,在台灣估計超過6萬人次弱勢兒童及與家庭等待援助;在海外將展開42項人道救援計劃協助超過28個國家,包括受天災、糧荒、戰亂的兒童與家庭,除了拯救生命還培養他們在未來回應災難的能力。

在香港,世界宣明會一向鼓勵學校籌辦「學界饑饉」活動,讓學生以3H:知識(Head)、愛心 (Heart)、行動(Hand)關注全球飢餓及貧窮問題。透過角色扮演或體驗工作坊等活動,帶領參加者感受飢餓的滋味,瞭解貧窮人的需要,並對自身的生活態度作出反思。

至於世界展望會的「飢餓三十」緊急人道救援行動,已向42,646名烏克蘭難民派發現金券,讓他們能支付生活費用過上有尊嚴的生活;同時展望會也與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為超過6萬名烏克蘭難民滿足糧食需求。

「飢餓三十」是世界展望會發起的全球人道救援行動,在全球各地舉辦已超過 20年,參加者親身體驗飢餓的時數也各有不同,紐澳及南非的民眾飢餓 40小時,英國及韓國是飢餓 24小時,台灣、香港、美國、加拿大等國是飢餓30小時;每年約有 21個國家舉辦飢餓三十活動,其中歷史最悠久的『飢餓』活動則是紐西蘭和澳洲的「飢餓40」,自 1975年開始至今已有 32年。

  •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全明星賽林書豪重返NBA球館:我擁有一段充滿奇跡和祝福的籃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賽落下帷幕,這場彙聚聯盟頂尖球員的年度盛會不僅讓球迷大飽眼福,也成為一位昔日傳奇球員重新與NBA連結的契機。前NBA球員林書豪分享了自己久違踏入NBA球館的感受,坦言這是他自2019年總決賽後,首次回到這一舞台,滿懷感恩地回顧自己的籃球旅程。

  • 韓基總新任會長就職 宣佈五月舉辦論壇反對 WEA 大會

    剛上任的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韓基總)代表會長高京煥牧師(Rev. Kyung-hwan Ko)宣佈,將於五月舉辦論壇,公開批判世界福音聯盟(WEA)及其即將在韓國召開的全球大會。

  • 2020年以來美國宗教生活的五大顯著變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對美國社會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個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宗教生活經歷了五大關鍵變化,對教會和信徒至今仍有影響。

  • 柬埔寨宣教策略:透過大學宿舍事工觸及少數族裔未得之民

    柬埔寨一宣教士近日分享聚焦於「福音未得之民」的宣教理念,並分享其在柬埔寨推動跨族裔宣教的實踐經驗。柬埔寨自1979年脱離赤柬政權後,45年來雖有多國差會投入高棉族(佔人口95%)的福音工作,但境內尚有20個少數族裔因居住距離首都偏遠山區,長期缺乏福音資源,很多福音未得之民。

  • 雕塑家查斯·費根分享葛培理雕像的創作過程

    查斯·費根(Chas Fagan)6歲時隨家人搬到比利時,那時候他並不知道,半個世紀後,他將開始一段非凡的旅程,成為葛培理雕像的官方雕刻師,而這座雕像如今安放在華盛頓D.C.國會大廈的雕像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