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姊妹事工的省思與突破」——女教牧、師母及婦女領袖研討會

昨日下午,來自美國的Lana Heightley牧師和Janet Mangum牧師和Marnie牧師帶領了一場女教牧、師母及婦女領袖研討會,主題是「姊妹事工的省思與突破」,引導姊妹們認識生命方向,充分發展恩賜,投身於教會中的團隊事奉。共100多位姊妹教牧同工參與。

這是由全球基督徒婦女網絡(Women of Global Action)香港分會主辦,香港教會更新運動承辦的「從上而來的自由,恩賜和召命」姊妹復興培靈會的最後一個聚會。

創辦Women with a Mission的Lana Heightley牧師,她曾任公元二千運動婦女網絡策劃委員,經常帶隊往世界各地訓練婦女領袖。

三位講員給大家很多的反思:重新認定自己的方向,回歸最初的愛心,神愛我所以呼召我,以神為中心,跟從神的旨意,給人帶來生命。在兩性之間,男女互相尊重同工。

神爲什麽呼召我?
Janet Mangum牧師説,神呼召她做教會的領袖,她也曾問自己:爲什麽是我? 答案是:因爲上帝看的是人的内心,神呼召那些榮耀祂而不是榮耀自己的人;神呼召會為祂冒險的人;神呼召那些完完全全依靠祂成就事情的人。

Lana 牧師在回應男女分工時説,神呼召人不是因爲那人是男是女,重要的是神的恩賜,恩賜得發揮。

要吃生命樹上的果子
Lana牧師又指出,作爲領導,要有智慧選擇去做給人帶來生命的事情。「不是每一件事都帶來生命的」,她舉例説,「亞當夏娃可以吃生命樹的果子而不可以吃善惡樹上的果子」,我們要問神知道自己要做什麽事情,與神有很好的關係從而將生命帶給人。

耶穌基督為中心,合一建立神的國度的文化
Lanna牧師是説到,我們需要合一,以神的話為中心,建立神的國度的文化。

她給大家一個以耶穌基督為中心並有很多向外同心圓的圖説明,中心圓是「十字架和寳血」,佔全部的97%。然後向外的是教義、信念、呼召和恩賜以及文化。不同宗派的教義上有些不同的地方,比如有的宗派是灑水禮而有的宗派是浸禮,有福音派和聖靈派,我們不要隨便的論斷。還有很多種族文化的差異,今日亞洲的文化就有很多和非基督教有關的,不要隨便判斷一個宗教、教派或者是文化。

「由於神」,在事奉中不丟棄的信念
三位牧師講到,很多人在事奉的過程中,常常因爲看不到好的結果或者被人否定就灰心自責,捆綁在恐懼中。她們強調,要靠信心過活,認清楚事奉是「由於神」,回應神的愛,我們的價值在於“我屬於祂”!

她指出人總有很多打量自己的準則,而這些準則都是出於人的看法。比如美國和香港的文化都覺得教育很重要,用學位來判斷一個人是否有資格。

她説,讓亞當和夏娃墮落的不是由於吃了善惡樹上的果子有了知識,知識本是好的,而是由於他們信他們的頭腦而不是靠著神。

跨出框框,迎接挑戰
Lana牧師分享説,很多人在自己認爲安全的框框裏事奉,她激勵大家可以跳出這個自己設立的安全區,更大更深地看到神在我裏面的恩賜,面對挑戰,突破,更深地經歷神。

她又提到要栽植教會屬靈的領袖,建立事奉的團隊。

男女教牧更同心同工
問答環節中,有的姊妹問到在教會中很多是由男性作領導的,如何改變他們。Lana牧師強調神的呼召是不分男和女的,而是因爲神的恩賜。在傳統文化上很多人,包括男和女,都認同男人比女性適合作領袖,人不能改變人的心,但神可以改變的。重要的是男女教牧相互配合,互相尊重。

基督教般福堂Manny傳道人回應説,最令她感動和安慰的是聽到牧師講的「神愛你不是因爲你做了什麽,不是因爲你事奉了,不是因爲你是傳道人,而是因爲神愛你」。她説,因爲在多年的事奉崗位上,一直想得到人的肯定並不斷追求被人肯定。事奉越久,越會去感到累,於是陷入了痛苦的掙扎中,現在重新定位,得到很大的安慰。

全球基督徒婦女網絡源自90年初的全球二千婦女福音遍傳運動中的婦女佈道網絡,宗旨是在基督裏合一、合作、分享和分擔,發展姊妹的恩賜,致力祈禱和傳福音。香港分會的事工包括傳遞關於婦女未得之民的情況,報道姊妹的見證彼此鼓勵,與各地教會和機構合作,提供姊妹事奉訓練。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