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名的华人基督教领袖、华福运动创始人、大使命中心创办人兼荣誉会长王永信牧师,亦发出感谢辞,被编选入"美国世界宣教中心"(U.S. Center for World Mission)旗下的《宣教前线》杂志(Mission Frontiers)最新一期的纪念专刊中;以下是该感谢辞的原文编译:
我为拉尔夫.温德博士的人生向上帝献上感谢。他宣教先锋的人生鼓舞了数不清的年青人把他们的人生献身于全球宣教。
无论是在年龄上,还是在智慧上,拉尔夫一直就是我在基督里面的老大哥。他比我年长几个月,而且他是在全球宣教上的"教练"。
《时代》周刊曾誉他为25位最有影响力的福音派领袖之一。对我而言,他曾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重要的宣教战略家。他的思想具有前瞻的意识。我记得我曾在上个世纪90年代早期参加"美国世界宣教中心"的一个会议时,与听众分享说:"如果你今天不能同意拉尔夫的想法,那么5年或者10年之后你会同意的。"
他曾经在1974年洛桑会议藉著他的演讲,唤醒世界宣教领袖意识到未得之民群体与前线宣教。这改变了我们的宣教战略,由原本只关注地理位置的宣教战略转变为以人群为本的宣教战略,从而引导全球宣教来到一个新的时代。
我也感激拉尔夫对"主后二千年普世福音遍传运动"的支持。他与他的全体同工很好的帮助编辑了1989年在新加坡举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化全球咨商会议"的摘要。这是在鲁易斯布殊(Luis Bush,"普世2000年福音运动"总干事)加入"普世2000年福音运动"之前。当时正是这个运动刚刚开始之时,面临著很多苦难,他的帮助给我很大的鼓励。事实上,拉尔夫也是"2000年之前在每个族群中建立强壮的教会"观念的创始人之一,而且这个想法也被用来做为1980年爱丁堡宣教会议的副标题。鲁易斯和我只是在他所给出的这个短语前加上了"让全世界每个人听到福音"。坦白的说,拉尔夫是"普世2000年福音运动"的先行者。
我们将会怀念拉而夫和他的先知性的洞察力。但是,我现在肯定的是他的作品和"美国世界宣教中心"将会在以后的岁月里继续影响世界各地的教会与宣教领袖们。
"普世2000年福音运动"简介
"普世2000年福音运动"是曾汇集全世界福音派教会力量。该运动起始于福音派运动的核心领导人1989年1月5-8日在新加坡举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全球咨商会议"。当时只有300多位代表参加,该运动的策略是"decentralization & networking"(下放权柄及彼此联结)。所谓二千年运动的总目标是要在公元二千年时"A whole chruch for every people and the whole gospel for every person"(让全世界每个人听到整全的福音,并在每个族群中建立强壮的教会。)
华人王永信牧师是该运动的总主席。该运动发起不久,其执行委员会副主席Luis Bush即提出北纬"10 /40 窗"的策略目标。所谓10/ 40窗指的就是地球上一块长方形的窗形地区,北为北纬40 ,南为北纬10 ;西起西非,东则延伸至太平洋的部份区域。
1995年5月在汉城举行的公元二千年普世福音化全球咨商会议(GCOWE 95\')举行时,共有全球来自186个国家的四千多位教会领袖参加。他们觉得需要更详细的定义"何谓公元二千年完成大使命"。于是根据四份由专家拟出的"未得族群"名单中找出在10/ 40 窗之内最需要福音的1,739个族群。其中之一是根据最早提出"族群"(ethnic group or people group)观念的宣教学家温德博士的说法,他以民族、语言、国界、宗教、职业等因素为考量,发现全世界共有2万4千个群体,其中还有一万个未得族群(信福音基督徒在2%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