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崇荣牧师:绝不后悔的上帝的后悔

編輯室
当挪亚的时代,神的怒气临到世上,"上帝看世人,终日所想的尽都是恶"(参:创世记:6 章 5 节)这表示整个邪恶已经充满人性了。一个人被造是为了彰显上帝的荣耀。人活著是成为神的代表。人有神的形像样式,就有资格作为神的见证。所以人的生命,人的生活,不但是一个见证,更是一个容具(a container)。我们的生命可以充满神的公义、圣洁、慈爱、良善这些属性,当流露出来的时候,就成为活水江河,叫别人与我们一同得到神道德属性产生出来的美德跟行为。但是,当一个人这个容具的职能不是为神的形像样式预备的时候,就变成一个装载邪恶的容具,这就是圣经所讲的"终日所想的尽都是恶",以后神就讲一句话,"祂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参:创世记:6章6节)。

进程神学的错误

我们要怎么样解释:"上帝后悔造人在地上",这是什么意思?是不是上帝"悔不当初"呢?如果祂早知道人这么坏,宁可不造人,免得受今天这样的痛苦,看到人罪大恶极,终日所想的尽都是败坏的事情,祂心中极其伤痛。祂"后悔"是不是因为祂起先不知呢?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就掉在一种错误的神观里面。这个错误的神观,就是今天那些所谓的 process theology的错误。Process theology 叫作"进程神学"或者"程序的神学",它主张:"连上帝本身也不知道以后要发生什么事情"。如果连上帝自己也不知道以后要发生什么事情,那么上帝自己也在程序中间被推到一个未知数的未来,这个神学里的用词叫作 unknown quantity of the future. 未来的未知数的份量。这样,神自己也不知道明天要发生什么事,祂就向著一个未知份量的未来而前进。若是这样的话,这一位神就不是圣经所讲的神。因为圣经说"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情,你把哪一个神与我相比呢?"(参:以赛亚书:46章9-10节)

超时空的创造主

神是历史的主宰,神是超越时间的创造者,神是指明末后之事,世界终极要怎样结束的那一位绝对超然的智慧的本体。这位神绝对不是时间程序中一位不知未来的无知者,这位神绝对不是这样的神。所以,我们就因为这个神论,我们好好思想怎么解释"后悔"这两个字,神"后悔"这件事情。"上帝就后悔造人在地上",你怎么解释?如果神是会后悔的话,也就是神不是全知的。如果神是会后悔的话,表示神是未知未来的神。一个未知未来的神就没有办法控制历史,一个不能控制历史的神就不是历史的主宰。一个不能控制历史的神就是一个在时间过程中间,成为时间里面的一个客体,不是主体。这样的神不是神!所以,青年的基督徒,我们一定要知道,我们的神是超时间,超空间的,因为祂是时间、空间的创造者。

解经的总原则

我们把神论的观念弄清楚了,怎么明白创世记第六章所讲的"上帝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原来解释"上帝的后悔",不能从"字句"去明白,要从"精意"去明白,因为圣经提到"后悔"不是单单这一次,圣经提到后悔有好多次。在撒母耳记里面提到上帝的后悔,在诗篇提到上帝的后悔。诗篇九十篇里面提到"上帝啊,求你为你的仆人后悔。"不但如此,在约拿书里面提到"上帝就后悔,不把所说的灾祸降与他们了。"(参:约拿书:3 章 10 节)。这样,神的后悔不是单单创世记提到,在其他圣经的经卷中,提过的后悔把它总归纳起来,找到总原则再去解经。"总原则解经"是贯串全本圣经所有的有关名词的运用,用有关信息的内容总结合,然后找到一个根基性的,统一性的原则,用那个原则再去一节一节解经的时候,这个才是正统的解经。这也是加尔文(John Calvin,1509-1546)之所以先写《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 of Christian Religion)以后才解经的原因。他在《基督教要义》运用了六千多次圣经的经文。

公义与慈爱并行不悖的神

"耶和华迥非世人,绝不后悔"(参:撒母耳记上:15章29节),祂现在说:"扫罗啊,祂后悔立你作王"(参:撒母耳记上:15章11节)我归纳全本圣经以后,把神两个平行而不悖,永恒一定存在的双线本性提出来--神是永永远远慈爱的神,神是永永远远公义的神。"永远慈爱"跟"永远公义"是并行而永不相悖的两个本性。祂永远是慈爱的,祂永远是公义的。所以这一位公义的神,也是一位慈爱的神。这位慈爱的神,也是一位公义的神。祂的慈爱不会否定掉祂的公义,祂的公义不会抹煞掉祂的慈爱。祂的公义跟慈爱没有相悖,no self-defeating, no self-conflict,这是一个 paradoxical eternal parallel,这是永恒并行存在,并存而不相悖的两个本性。

以人的语言传达神的心情

注意听下面的话,所以"这位慈爱的神,又是公义的神,当祂决定赦免人的时候,祂就以祂的慈爱来待人。当祂决定审判人的时候,祂就以祂的公义来待人。"那么,当他从慈爱转到以公义来待人的时候,这个转换都在祂本性中间,从人的角度来看,这个叫作"后悔"。你明白吗?这个是不得不用人的名称来表示这个转换,就是祂从慈爱转到公义,从公义转到慈爱。所以这个转换,在诗篇第九十篇就露出了一个可能性的了解了,"耶和华啊,你为你的仆人后悔吧!"(参:诗篇:90篇13节)什么意思呢?"你不要审判我,你赦免我,使我早早饱得你的慈爱。""你不要定我的罪,有谁在你面前站立得住呢?有谁照著你该受的敬畏晓得你的忿怒呢?但是求你用你的慈爱待我。"这样,"你为你的仆人后悔吧!"应当审判的现在你赦罪,这样,我从人的角度来看,你这个转换是从公义到慈爱,人的了解,在这么肤浅的观念中间只能说:"主啊,我的观念所能了解的,就是你在后悔了!"

这是从相对的关系来用的名词,也就是说,当神启示自己的真理的时候祂不能用天上的语言,祂只能用人的语言。祂用人的语言的时候,祂就掉在限制的中间了,上帝就用人所能明白的最最最最彻底的,最大的可能性去愿意把自己无穷无尽的本意,限定在人自己字意里面的限制。没有一个语文是没有限制的,语言是有限制的,语言的意义也是有限制的。同样一个名词在大陆的用法跟在台湾的用法就不一样了。在大陆说"你信耶稣你就不会孤单",他们说"我们都跟人民在一起怎么会孤单?只有那些反革命份子被拉到集中营去的才会孤单,在劳改营里面的才会孤单,我们跟人民在一起不会孤单。"所以他们的"孤单"的观念就是"跟人民分开",所以名词相当有限制的。苏格拉底 (Socrate,469-399 BC)在世界历史中有一个很重要的贡献,就是:"当你要讲一件事,解明一项事理的时候,你要尽量明白你使用的名词具有的真正意思是什么。你用词要准确,因为这样才能表达你真正的意义。连用词准确到最精准的地步还不一定能把意义完全表达出来,何况随便用词。"

啊,我从苏格拉底这一方面学了好多东西。所以,尽量用最正确观念的表达,把我们要讲出来的道,交待得清清楚楚,免得模棱两可,模模糊糊引起人的思想的大混乱,再传达出去的时候,变成另外一种异端的表现那就很危险了。所以上帝用人所能知道、所能了解的心情的名词,把这句话讲出来。原来"后悔"是表示人痛苦到一个地步,忧伤到一个地步,没有办法挽回历史的程序的一种表达。

神的心意

你在歌剧与戏剧里看到悲剧的时候,你就明白这件事情:你没有办法把时间转过来,只能向著永恒后悔那已经既成而不能挽回的事情,这个痛苦是没有办法补满的,这个叫作"后悔"。圣经用"后悔"这个名词来表达上帝看见人的罪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心中极其忧伤,好使人明白。"后悔"这个词表达出神在对待人的事情上,慈爱跟公义这两个本性的转换。神从以慈爱待你,变成以公义待你。神要定你的罪,祂突然向你施恩的时候,这叫作神的后悔。你明白了吗?所以上帝是极其伤心,极其痛苦,祂"后悔",就是祂痛苦忧伤人在地上的情形。这样的一位神,看见人在地上的情形到了这样一个地步,结果怎么样呢?还是留下怜悯,留下恩典。上帝施予普遍恩惠的终极性目的是什么呢?就是要人悔改。


本文转载自唐崇荣国际布道团台湾办事处官方脸书,内容编辑自唐崇荣牧师希伯来书查经讲座文字纪录,未经讲员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