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路人網絡」成立 • 創辦人陳楚卿姊妹專訪

一個以基督教信仰為基礎,與受抑鬱情緒困擾的人仕同行的「同路人網絡」組織(Companion Network)在4月10日正式成立。「同路人網絡」以禱告、聚會和活動,讓憂鬱症病人親身經歷神的慈愛、安慰及幫助,走出情緒困擾的「死蔭幽谷」。

「同路人網絡」的創辦人——陳楚卿姊妹,Jennifer,是一個重性抑鬱症的「生還者」,她尋求神得到醫治,並得到成立「同路人」網絡的異象,在禱告印證及多方的支持協助下,她踏上了全職事奉的道路,發展「同路人」網絡事工以服侍更多有需要的朋友。

Jennifer見證:在絕望的一刻,她抓住了神,從此走出這死蔭幽谷……

由於工作壓力和對自己要求高,Jennifer從98、99年開始得憂鬱症,在SARS時期病情最嚴重——她把自己關在房間半年,「不出門、不見人、不説話、不肯吃飯、不能工作、不學習,每天躺在牀上,終日以痊~臉」。她對人和事都絕望,用過很多方法自殺,由於不捨父母為自己傷心而沒有走到這盡頭的一步。在絕望中,她想到神,由於她從小在基督教學校長大,母親是40多年的基督徒,她對基督教有基本的認識。她想:「真的有出路?」她的靈魂告訴她神可以醫治和拯救她,於是她在網絡上尋求信仰,渴求神。她説,感謝神派給她很多的天使,她在網絡上遇到很多基督徒,他們耐心地和她談話,她記得有一個姊妹為她禱告,她説:「她是在地球的另一邊,她一個一個字的把禱告的話打出來給我……令我非常地感動。」

在黑暗的谷底裏出來,她可以出外了,Jennifer形容自己如「放監」一般,她第一件事就是尋找屬靈的家——教會。Jennifer於04年4月11日在上環浸信會受浸。她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以前的完全的不一樣了,她於是尋找事奉的機會,在神的帶領下,她把事奉的焦點放在受憂鬱情緒困擾的人上,於是有了「同路人」網絡。

「同路人」網絡在4月10日舉行成立典禮,在她受浸後一年、並同一地點她站出來講述見證,Jennifer驚嘆神奇妙的帶領。

陳楚卿姊妹的受洗見證在同路人網絡:http://www.companion-network.org/可以看到。

「同路人」異象
問到她如何得到神的啓示從而得到醫治時,Jennifer説,「Key Answer是禱告,是切切實實的禱告。」她説她在病的這段時間,她感受到神的話語與自己是那麽的接近。她最受感動的經文是「上帝啊,憂傷痛悔的心,你必不輕看。」,從經文裏得到很大的安慰。她回頭看自己,感到自己過去真如羊走迷,現在是浪子回頭。

Jennifer作爲過來人,深深感到「同行」的重要性,她説,她在網絡上和「同路人」談話時,大家敞開心談話,有共鳴。她説,讓她走出死蔭幽谷的,包括聖經的話語、詩歌、禱告。聖經帶來的安慰、平安、喜樂和盼望,這些都是情緒病人最需要的。Jennifer感到成立這個機構的需要性,她説,「同路人網絡」也會與其他的機構互相配搭合作,在社區推廣情緒病的知識。

Jennifer給「同路人」的話:「不要怕」

Jennifer給同樣受著抑鬱症的人的話是「不要怕,不要歧視自己」。她説,情緒是每一個人都有,不要標簽自己,不要驚需求協助,要勇於尋求協助。

後記

其實,受情緒困擾的何止Jennifer一人?上月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公佈的一項調查結果,調查發現香港約有兩成人口患有憂鬱症,近半數即約七十萬人病情嚴重。再看世界衞生組織資料——抑鬱症在全球疾病成因排行榜中名列第4,在15 - 44歲組別中排名第2,預料到2020年時,其全球排名將升至第2,僅次於心臟病;而在已發展地區的排名,則是首位。世衞更指出,每4個人中,便有1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曾出現精神或行為問題;現在約4億5,000萬人患有精神或神經失調、1億2,100萬人患有抑鬱症。抑鬱症是足以構成性命威脅的,其嚴重性不容忽視。

期望「同路人網絡」領更多受情緒困擾的人來到神跟前,讓她們也呼求神的醫治,通過他們可以顯出神的愛的大能。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