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道人自身經驗淺談中美華人教會差異

20110218main.
留學美國加州華人神學院、2010年畢業的舍禾傳道近期發文以自己在中國及美國兩地牧會的經歷,總結兩地教會的特色和差異,從而指出雙方互相學習的空間。

來自温州的舍禾傳道是2009年3月接到加州矽谷某教會聘請牧養教會的。他坦言,來自中國大陸的傳道人要在美國牧會實在不容易,文化的差異成為事工困難的第一因。再加上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這是最難的事。但他感到:「如果不以牧會作為基點,那麼神學教育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文字事工也將會成為一幅沒有靈魂的軀殼。」最終他還是選擇畢業後亦繼續在加州牧養教會。

在牧會中,由於文化不同而產生衝突是很平常的。舍禾傳道接著從他自己經歷來談論中國教會和北美教會在管理模式、福音事工、教導體系及牧養藝術這四個方面的一些區別。

在管理模式方面,舍禾傳道看到中國教會的傳道人基本上由本教會產生,而北美的傳道人則絕大多數屬於「空降」,通過聘牧的管道把牧師引進教會。他看到北美教會在發出聘請要求時,很少有「要具有強烈愛靈魂的負擔和美好的屬靈生命」等類的條款。而中國教會則恰恰相反,很在乎(牧者)愛主的心、捨己的心、為父的心和對靈魂的負擔。

據舍禾傳道觀察,北美教會的傳道人流動性很大,牧者一旦遇到問題,很容易選擇離開教會。而中國的傳道人則不會輕易離開教會,就算自身觸犯聖經原則問題,也情願在教會接受懲罰,直到問題解決,重新返回講台。可見中國傳道人有一美好的心態,就是把教會當作自己的家。

在福音事工方面,舍禾傳道通過 「北美一位牧師的教會在五年內帶領了40個人信主」看到在美國要帶領一個人信主,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同時他也感慨神在中國所作的福音工作,卻與北美完全不同。他表示在中國,民工和大學生是歸主人數最多的羣體,速度如疾風烈火,又如雨後春筍。

同時,他也具體對比分析北美教會多通過團契的形式來開展福音的事工,而中國教會則多以堂會的形式發展福音事工。

針對教導體系方面,他説明絕大多數傳統的中國教會講道以造就、挑旺為主,而且並不避諱,對罪惡大聲指責;而大半北美教會的講台則以鼓勵、輕鬆的話題為主,對於使人不安舒的話大多敬而遠之,傳道人絕不輕易指認某件違反聖經的行為為犯罪。正因為如此,很多真理在北美的講台上被人為的遮掩、淡化,甚至不講。

舍禾傳道也坦承地説:「經過一年在北美做牧養工作,若有人問我感受如何,我會説『收穫很大』;但同時,我內心有很強烈的聭疚感,因為我礙於人的情面,讓许多真理『被避諱』了。在牧會之前,我完全無法理解何以會有牧者不敢講一些重要的真理,直到我自己也有所畏縮,才感歎人生真是難以把握啊!」

最後對於牧養藝術方面,舍禾傳道分析對美國牧師來説,關係重於一切。牧師需要把絕大部分的精力放在探訪和關係的建立上。牧師可以不大會講道,但一定要懂得會關心人。

而中國教會的情形則恰恰相反,傳道人注重教導,甚至是灌輸式的教導。一個傳道人是否優秀,就看他是否長年在外地巡迴式地開培靈會、開奮興會,開神學班,或者是主日是否到處被人請到其他的教會。這樣一來,牧者對本教會信徒的生命狀況就越來越生疏,無法深入地牧養。他相信许多中國大陸牧者需要學習北美牧者安穩細緻地料理羊羣,瞭解會眾所發生的事情。

接著舍禾傳道分享了「牧師探訪」、加州與中國教會信徒的忙碌及教會對此的看法、北美華人信徒背景多元等細節,給讀者帶來非常生動的對比。

最後舍禾傳道總結説:「牧養是一門藝術,也是一門學問。對我來説,牧養是在創作一個長篇故事,是在書寫一段流泪史。」

有興趣者歡迎訪問《恩福》雜誌阅覽全文:《牧會路上的『日內瓦』——一位大陸傳道人在美國》
  •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新基因工程技術誕「三人DNA嬰兒」用人類胚胎實驗引倫理爭議

    近日一項基因工程技術的新突破引起了科學家和基督教倫理方面的的擔憂。英國使用三人的DNA創造嬰兒以預防致命的遺傳性疾病,據悉過去五年內已有8名「三人DNA寶寶」出生——除父母DNA外,這些嬰兒身上還會有0.02%來自另一位女性的遺傳物質。

  • 可持續宣教研討會:「關係優先」成21世紀新模式

    「2025可持續宣教研討會」7月19日在香港揭幕。香港差傳聯會羅兆麟牧師指出華人教會半世紀宣教迷思:追求數字、各自為政,形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現象。他疾呼「關係」才是永續關鍵,強調大使命需以整全福音重建人神連結,翻轉傳統量化思維。

  • 全球華人宣教會議綫上舉行 聚焦21世紀門訓與契機

    第五屆全球華人宣教網絡會議於2025年7月6至12日舉行,今年以「華人教會的門訓與契機」為主題,涵蓋兒童與青少年事工、長者、聖經研讀、保羅書信、啟示錄及現代科技(如AI)等多個面向。會議由馬來西亞聖經神學院海外校友會所設立的「信望愛宣教動員中心」主辦,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五屆舉辦的全球華人網絡宣教會議。

  • 被禁普林斯頓大學女子田徑賽 跨性別運動員興訟

    一名自認為女性的男性運動員,因被取消女子田徑賽的參賽機會,現正向普林斯頓大學及相關體育官員提出索賠。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