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国总统布殊、美国超大型教会之一马鞍峰教会主任牧师华理克分别是政界及教界中的出色领袖。虽然他们各有非常不同的社会角色,但是他们所共同信仰的基督都塑造了他们的领导作风及原则。原来,他们都有同一句至理名言:这不在乎你(It\'s not about you)。
周一(11月29日)晚,布殊作客于马鞍峰教会公民论坛(Saddleback Church Civil Forum),接受华理克牧师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访谈。马鞍峰教会现场挤满了数千位观众,论坛还向全球164个国家属于华理克标杆人生网络的领袖们作现场直播。
随著本月初布殊出版回忆录《抉择时刻》(Decision Points),他频频接受各大媒体及脱口骚访问为新作进行宣传,可是内容大都偏向政治化。今次难得布殊现身于马鞍峰教会,华理克牧师特别避开敏感话题,令布殊有机会就领导力这个主题进行个人分享。总统与牧师两人谈得投契时更碰碰拳头,整个访谈充满了欢笑。
「一位领袖必须明白你所要建立的机构文化并不是在乎你的。」布殊说,「当一位领袖成为了整个机构的中心的时候,这个机构往往就会失败。你的教会的成是由于你知道你所服事的对象是高过你自己的。」
布殊指出,一位领袖必须知道他要往哪里走,并且必须要有异象。他也必须要有一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妥协或违反的原则。对于布殊本人来说,他的一套原则是通过他的父母和他的信仰建立起来的。在他出任美国总统期间,其中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是"所有的生命都是宝贵的"及出自路加福音12章48节的"多给谁、就向谁多取,多托谁、就向谁多要。"这些原则在9.11惨剧发生后一直激励他,也促使他开始了当年大获好评的爱滋病紧急援助计划(PEPFAR, President\'s Emergency Plan for AIDS Relief)。
虽然在布殊的任期内曾经发生了很多难熬的事件如伊拉克战争、卡特里娜风灾、经济疲弱,但是时隔多年之后布殊依然重申"在白宫的每一天都很喜乐"。
"世上没有比一个充满自怜的领袖尝试引导一个机构更糟糕的事情。他或会说『为什么是我呢?都是行不通的。人们都不愿意跟从别人,所有人都想跟从一个懂得说无论那山有多高我们都会要上去的领袖』。"布殊说。
"其实有很多方法学习不要自怜。"布殊继续说,"第一个是,圣经教导你。当你以为自己糟透了,请纪念那位复活的主,他会怎么感觉呢?"
布殊说,第二个方法是学习很多历史。他分享说,"我读过很多有关林肯的事情。如果你是开始自怜的总统,你要做的就是读读林肯。他是历任总统中遇到最糟糕的情况的一位。可是,他却成为了一位很伟大的总统。"
布殊还说,他一年最多读过92本书。他还操练自己每天读经的习惯,圣经必定是他每天早上首先读的书。布殊特别强调纪律的重要性,他觉得这也是现今的领袖所最缺乏的。他表示,"特别是在这个时代,每天你的感觉都被众多的事情所冲击,你更加需要有纪律。对我来说,每天读经的纪律是非常重要的。其他人可能有其他的做法。"
当布殊被问及青年领袖应如何放下他们所开始的工作,这事也常常发生在总统身上的,他强调说,"如果你自己不能放下来让其他人为你成就它,那就说明『这全是在乎你自己』。"
虽然周一晚上的论坛引来了一批示威者,但整体来说布殊仍赢得了很多观众的掌声。华理克牧师亦感谢他保护了美国。
-
西方主导时代即将终结?亚洲领袖呼吁建立新型教会伙伴关系
在巴拿马举行的第三届"基督超越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会上,马来西亚卫理公会荣休主教华勇博士发出强烈呼吁,敦促全球南方教会领袖承担全球宣教使命的领导责任,并建立不受西方神学主导或财务依赖的真正伙伴关系。
-
梵蒂冈历史首次 教宗方济各葬礼使用普通话祷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济各葬礼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话祷文创造了历史。作为耶稣会的一员,方济各似乎决心追随早期耶稣会传教士前往中国的脚步,并希望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
记者揭跨性别产业内幕:超人类主义、企业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报道揭示,美国富商和企业在推动跨性别产业的背后,可能暗藏著一个更大的动力——推进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以及无穷的经济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