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养研讨会(二) 曹晓彤:教会大洗牌告别"幸福音"

牧养研讨会:教会大洗牌告别「幸福音」
牧养研讨会:教会大洗牌告别"幸福音"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发布《香港基督教焦点小组研究分析2023》,基督教协进会执行干事曹晓彤分析教会现况,正进行大洗牌,信徒身份认同趋向多重理解,并且出现新型信徒群体由下至上推动服侍,促使体制教会反思使命,告别"幸福音"。

教会大洗牌 网崇冲击圣餐神学

负责撰写是次报告的曹晓彤分析多重群体归属的信徒时指出,焦点小组参加者观察近年基督徒教会生活不再是在单一堂会,也不只是寻找不同的信仰群体来满足其目标,甚至连恒常崇拜生活都以不同形式参与,过往指属某一宗派的观念会变弱,形容为"教会生活组件化",崇拜是A教会、事奉是B教会、学习是C神学院。

参与崇拜方式和时间也变得更多元,以往计算崇拜出席不合时宜,现在除了实体出席还要加网上崇拜观看次数,纪录观看次数之余还要参考观看长度。信徒身份认同趋向多重理解,归属感和时间投放多少也不是必然成正比。因此信徒拥有多重群体归属带来牧养挑战和契机,有牧者表示每星期崇拜的人不同,他们亦各取所需地参与不同群体,不容易维系关系,教会和信徒群体需要互相理解和合作。

曹晓彤续指,疫情期间74.3%基督徒曾经参与网上崇拜,当中21.8%参加多过一间教会的网崇,本地教会大洗牌加上移民潮,网上崇拜带来对圣餐神学理解和处境安排的讨论。有些宗派邀请信徒自行预备饼和酒,也有些宗派安排信徒以预约方式回到教会,或有牧者家访施行圣餐礼。

福音派、普世派分野模糊

至于香港市民对基督教的观感,四成整体印象正面,尤其是对办学、提供社会服务。焦点小组参加者回应,一直以来基督教派以"福音派"、"普世派"来分野,前者强调用语言传福音,透过布道让人认罪悔改;后者强调行动实践福音使命,教会办学、提供社会服务。

不过,近年两派的分野没有昔日的鲜明,由于社会状况刺激,教会对福音的理解特别是过去强调言语的教会,除了社区传福音也以行动回应街坊的生活需要,加上牧者和信徒多元吸收,重神学理解意识实践策略,两派之间分野也较为模糊,反而近年更多基督徒和教会关心社区状况。

社运伤口未愈 逾半港人对前景不乐观

在焦点小组研究分析报告中,也提到社会运动对信徒群体的撕裂,有一定数量基督徒离开堂会,社会运动启发现自己方式实践信仰,不满足于传统教会制度框架。以前举办活动需要租场地,现在网络发达组织活动没成本,所以教会以外的自发群组不胜枚举。

然而,社运带来的伤口仍然未愈合,信徒离堂原因多数是不被理解、不被接纳、被滥用权力的人压制,这是内在的伤口,外在环境整体社会笼罩存在失望、无力、愤怒的情绪,近日发生多宗伤人事件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这都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对制度不信任。

在《香港市民对基督教观感调查报告2021》也反映近半数(49.7%)受访者对香港未来前景感到不乐观,感到乐观占22.9%、表示一般的占27.4%。香港市民未来两年移民意向,78%受访者没有打算未来两年移民,打算未来两年移民的占14.3%,不作回应的有7.7%。

在是次焦点小组,国际教会出现回流情况,但有教会群体大概至少一至三成会友移民,导致教牧和事奉人员流失,教会也要回应移民者和留港者的牧养需要,有教会把更多资源投放在留港的长者事工上。

告别"幸福音" 新型信徒群体出现

这也促使教会思考何为传福音?使命是甚么?过去教会相对稳定,教会宣讲的福音从个人层面出发,被理解成"幸福音"偏重信主后的幸福,少了传扬要付代价;加上新型信徒群体组成对体制教会的批判,包括牧养策略、宣讲内容等,福音实践意义突然变化。

新型信徒群体特色是由下至上推动服侍,租用工业大厦聚会、透过营运咖啡室、乐队室,对牧职理解也有崭新的转变,出现斜杠牧师或自由传道,游走于不同群体,自己本身有正职,现时神学院牧职毕业生首选也不再是服是体制教会。

基督宗教发展从来都是来自分裂、合一、再分裂,所以是否旧酒新瓶,新型信徒群体破了甚么?立了甚么?值得反思,但传统体制教会和新型信徒群体仍是互补的关系。

曹晓彤总结是次焦点小组研究,让大家再次思考使命实践的机会,更新对"福音"和"教会"的理解,并且走出二元对立,以回应社会之中堂会内外的基督教徒。

香港基督教协进会、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神学院6月9日举行"牧养研讨会2023:站在破晓前的香港教会",发布《香港基督教焦点小组研究分析2023》并举行两场研讨会,邀请不同宗派领袖及机构负责人,分享其事工如何回应香港教会的"生态"及"新态"。

  • 全明星赛林书豪重返NBA球馆:我拥有一段充满奇迹和祝福的篮球生涯

    全明星赛林书豪重返NBA球馆:我拥有一段充满奇迹和祝福的篮球生涯

    2025年NBA全明星赛落下帷幕,这场汇聚联盟顶尖球员的年度盛会不仅让球迷大饱眼福,也成为一位昔日传奇球员重新与NBA连结的契机。前NBA球员林书豪分享了自己久违踏入NBA球馆的感受,坦言这是他自2019年总决赛后,首次回到这一舞台,满怀感恩地回顾自己的篮球旅程。

  • 韩基总新任会长就职 宣布五月举办论坛反对 WEA 大会

    刚上任的韩国基督教总联合会(韩基总)代表会长高京焕牧师(Rev. Kyung-hwan Ko)宣布,将于五月举办论坛,公开批判世界福音联盟(WEA)及其即将在韩国召开的全球大会。

  • 2020年以来美国宗教生活的五大显著变化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的一项调查显示,新冠疫情对美国社会的健康、工作、科技和宗教四个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宗教生活经历了五大关键变化,对教会和信徒至今仍有影响。

  • 柬埔寨宣教策略:透过大学宿舍事工触及少数族裔未得之民

    柬埔寨一宣教士近日分享聚焦于"福音未得之民"的宣教理念,并分享其在柬埔寨推动跨族裔宣教的实践经验。柬埔寨自1979年脱离赤柬政权后,45年来虽有多国差会投入高棉族(占人口95%)的福音工作,但境内尚有20个少数族裔因居住距离首都偏远山区,长期缺乏福音资源,很多福音未得之民。

  • 雕塑家查斯·费根分享葛培理雕像的创作过程

    查斯·费根(Chas Fagan)6岁时随家人搬到比利时,那时候他并不知道,半个世纪后,他将开始一段非凡的旅程,成为葛培理雕像的官方雕刻师,而这座雕像如今安放在华盛顿D.C.国会大厦的雕像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