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一种爱叫坚持——汶川地震志愿者真实见证》这本书共收录了十篇文章,分为上下两部分,都是讲"爱"。上篇《废墟上的绿荫》记录部分参与512地震救灾与灾后重建志愿者的见证与心路历程。下篇《扎根中国乡村教育的志愿者》的两篇文章,介绍了近年来在中国穷乡僻壤为乡村教育无私无我奉献的志愿服务人员的心 声与愿望。MSN中国的MSN图书频道现提供电子版全文阅读。
2008年被称为中国的NGO元年。这一年,随著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参与,许多草根志愿者涌现,新的志愿者机构兴起,媒体不断呼吁,清华大学的NGO研究所也进行各种调查和相关研讨,国内大型基金支持的NGO孵化器在各地对草根NGO进行专业培训。
成都"以诺阅读"的负责人彭强弟兄评论说:"据我所知,阿信这本书是国内出版的第二本讲述新兴的草根NGO故事的书。第一本是几年前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 由梁泉兄编辑整理的《从三千元开始:让我们努力做大事》。"
"阿信这本书的出版,更有时代性的意义,一方面这次写到的全是国内的人物,另一方面大多数篇章 发生的背景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的地震灾区。"
彭强接著表示:"通过阿信这本书,我期望带来的不只是感动,我们每年都在感动,但我们到底建构了些什么?我也期望不只是让我们学习榜样,许多的榜样不断涌现,但和人性的败坏程度相比,除了让我们唏嘘之外,还能给我们什么盼望。我期望的是带来理性的思考,让我们知道我们这个时代在发生些什么,在我们这个土 地上在发生些什么,我们当如何建构,使公民社会的基础更加稳固。"
本书也得到台湾救助协会主任、厦门心理咨询公司成都分公司经理的曾纪平弟兄的推荐。曾先生在921台湾地震及512四川地震后都亲身到灾区长期参与赈灾,他介绍此书上篇说:"这些志愿者在灾区不同的地方服务,但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像一粒麦子埋在土里,希望长出许多子粒来。他们的付出可以影响和帮助更多的人。"
而下篇则是"让我们高兴地看到晏阳初当年为发展中国农村教育的伟大实践今日有人追随;当年英国传教士、教育家柏格理为贵州苗族兴办教育的牺牲奉献精神,也有人受其感召不避艰苦,坚守在那里支教。这些志愿者都放弃在城市的优越生活都将生命扎根在乡村,为中华民族下一代奉献自己。"
有人说2008年是中国志愿服务元年,也有人说 512地震让中国的志愿服务向前推进了十年。曾纪平先生表示,"无论那种说法,都表明了一件事,就是志愿服务、志愿者成了中国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家都在探讨和研究:中国的志愿服务还面临哪些问题?怎样使志愿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为积极的影响?"
曾纪平继续指出深层面的困难:"有志愿者感叹,在中国做公益比做生意还难!很多做公益慈善服务的人士都深有体会,中国在经济发展中有傲人而亮眼的成绩,但 在 NGO组织及志愿服务的领域明显的还不成熟,还有待努力和改进。"
"但即使在这种环境下,本书介绍的志愿者仍然不顾其周遭环境的困难,秉持坚定的信念,不惧别人的眼光,仍然对自己所从事的服务抱著积极乐观的态度。他们看到自己小小的付出却给那些需要的人带来极大的盼望,他们就愿意无愿无悔的奉献自己。"
曾先生最后表示,相信"中国建造『和谐社会』,就是要社会上每一个人能彼此相爱。"他说,"灾区重建工作总会结束,百姓生活会慢慢恢复正常,甚至有一天会比地震前更好。但人和人之间若不 能相互扶持友爱,即使物质生活改善丰富了,心灵却依然贫乏,富有的人奢华享受,贫困的人嗷嗷待哺,也不能算是实现了『和谐社会』。看到本书中这些志愿者在自己物质生活匮乏的时候,仍然挂念穷困人们的需要,即使只剩下几元钱可以过日子了,仍然凭著信心给出去。令人敬佩,更值得我们效法。"
阅读《有一种爱叫坚持——汶川地震志愿者真实见证》全书,可到MSN中国的MSN图书频道: http://msn.qi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