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三一神学院新约系主任鲍维均牧师在"《圣经‧新汉语译本》——话里藏珍"香港教牧讲座上,向在场百多位教牧介绍了新约各种文体。他首先讲解的是传记的文体,就是四福音,并分享如何理解经文的正意。
他首先强调宣讲传记文体时,重点应在文本而不在事件,他认为这是一种常见的谬误:"不少人常用文本建构事件,变成宣讲事件而不是文本。"
传记不是为了仰慕人物,乃由于助益后人
鲍牧师先从传记的背景开始解说。他表示传记体裁是由历史演变,其出现之前先有丧礼中述个人生平事迹的记载,到第五、四世纪左右转而记述国家大事。第四、三世纪个人主义兴起,个人始受注意,帮助传记的兴起。此外哲学宗派宗师的生平事迹会被记下,差不多成为了传记的开始。
在犹太人的历史中出现不少传记,包括创世纪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人物,以及列王记等。说到传记的孕峞A他说:「传记如果由哲学家或学派而起,其焦点和应用就是对群体有价值而不是在个人。如亚里士多德的传记,写这样的大师的说话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派,或去看大师讲的言行是否一致。所以传记的能不单止是仰慕一个人物,乃是由于其言行对后人有关系。再如今天戴卓尔夫人影响了西方政治及东方政治,因著其贡献而写传记。」
鲍牧师表示文学体裁是作者和听众的合约(contract),并强调明白体裁才能明白如何诠译圣经的内容。他指出要明白福音书,必须明白有关传记的四个方面。
福音书特点一:重点不在心理发展
第一是心理发展。鲍牧师说古代传记的重点不在心理发展,这一点很重要。
"我们讲道时,有10节圣经要讲一小时,点『挨』呢﹖带查经要一个半小时更惨。可能有人说:没关系, 10节之间很多事情发生,那就幻想下当时的情景吧!如果这样做时,你其实在重构历史,利用文本,但如此的话重点就在文本而不在历史了。"
他比喻像人从窗内往外看,但很少人会注意到玻璃。但圣经文本为神所默示,因此不能利用文本重构历史,让讲道以历史为中心。甚至有时同一经文的记载有四福音数个版本,将之整理为一个完整版本亦是在重构历史:"这样做有问题,这样做时我们甚至会幻想耶稣的心态。"
"人爱看传记,看一个人的成长背后有什么历史,由三岁至廿岁有什么困素让他能成为如此一位政客,一般人对政客的兴趣在其心理发展,与谁拍拖﹖有没有被母亲打过﹖知道他的成长心理会知道他四十岁时为何成为这样的人。……但古代传记并不这样写。心理学最期是十八、九世纪,但传记发展已二千年,其中心并不在心理发展。"
他转而论及明白传记焦点不在心理发展时,如何帮助理解经文。如马太福音及路加福音所记载耶稣的童年故事,"这些经文并非引人去想像耶稣的母亲怎样教导他,以致他三十岁成为如此的人——这种思维是现代的思维而不是古代思维。古代人看一个人小时怎样长大后亦怎样,有云『三岁定八十』,说其一两岁如何其实是说其本质,所以古代不讲发展,因此这些经文背后想讲出耶稣的本质而不是耶稣发展背后的过程,这点很重要。"
福音书特点二:关怀耶稣的公开事奉
第二是传记的关怀是一个人公开的事奉而不是私生活。今天人们看一位总统的传记时主要关心他的私生活,但古代传记非为揭秘而写,他说:"古代传记每一句对我今日都有关系,每一句都与当时的群体、以致我们今天都有关系。"他强调不要构想经文背后发生什么事,而要思想作者为何这样写,并重复思想每一句与教会、与整个群体有什么关系。
他以马利亚怀孕后探访伊利莎白的经文作例子,解释此处非在耶稣家人之间的关系,著眼点并非私人生活或心理发展,他说:「我看福音书问的问题是『那又如何』﹖关注路加这样写对群体有什么意思。我们的关注如果在于重构历史,就会花很多时间讨论背景,重构历史,但是对理解经文毫无用处,亦无法反映神默示此经文的用。 」
于路加福音1章39至45节经文记载两位母亲见面。鲍牧师认为从施洗约翰在母腹里跳动的记载是为了交待了耶稣是弥赛亚。及后记录伊利莎白提及了两次有关福气的话,一是"你在妇女中是有福的!你所怀的胎也是有福的!",另一是"这相信的女子是有福的!"。
鲍牧师提出问题:"到底生养弥赛亚的福气更大、还是相信弥赛亚的福气更大﹖肉身的福气更大,还是信的福气大﹖如果整本路加看完的话,会发现他在11章处理了这问题。"当一个妇人喊:"那怀你胎和哺育你的真有福啊!"时耶稣说:"那听见上帝的话而遵守的人才真有福呢!"在这里清楚地说明了听神的道遵守的,比乳养耶稣的马利亚的福气更大。他说,这主题是对整本路加福音都很重要:与耶稣有血缘关系的福气大,还是遵行神旨意的福气大。
由此可见,这段经文的关注并不在耶稣的家庭及私生活,探讨其背景时会去问"那又如何"时,会发现与我们、与群体都有关系。但若不这样提问便无法探究出圣经的原意。但他提醒这种应用是有框框而不是随意解释的:"要明白文本,因为福音书是神的默示,看上文下理后才知道圣灵要告诉我们什么。"
福音书特点三:从前例明白意义
鲍牧师指出希罗传记喜欢运用具代表性的前例(types),读圣经要注意前例来明白所记述的人物的重要性。
他举例,从马可福音4章到8章记载了耶稣所行的不少神迹奇事。他说:"这几章内不断有神迹出现,不单要知道耶稣『劲』,是神的儿子,但要问:他是神的儿子与我有什么关系。"
他总结这几章的结构是"海上神迹—喂饱五千人神迹—三个医治的神迹",然后第6章后再有"海上神迹—喂饱神迹—三个医治神迹",两个循环令人想起出埃及记的前例,就是带以色列人过红海、喂饱百姓,然后医治百姓的神迹。
"在当时的文化中,一提到过海和喂饱便足能想起出埃及。"出埃及记是神将其子民从罪当中拯救出来的记载,而明白这一点会更容易明白马可福音所记述的焦点就是神对对百姓的拯救。
福音书特点四:与群体和教会都有关系
鲍牧师表示传记的第四方面从个人论及群体:"福音书是讲个人,但每一段要问个人与群体的重要性。耶稣多重、多高、早婴Y什么与群体都没关系,但圣经所记载的与个人、群体和教会都有关系的话,我们就可以放胆去问这个问题。"他举例马太福音18章,但看这经文之前他说:说:"假设我不能重构一本更好的福音书,因此我要看福音书怎样设计,而不是将经文抽出去解释。"
马太福音18章看来内容丰富,:谁为大,不要绊倒人,失羊比喻,讨论教会问题,以及饶恕。这章经文似乎可看成五篇独立而主题不同的讲章,但鲍牧师认为要向经文提出问题:"如何用福音书的文体看这经文﹖我们不能零散地抽出经文去理解,而要明白马太的讯息:零散的事件拼在一起有什么意思﹖有没有讯息是我们要听的﹖五个讯息都各自震撼人心,但拼在一起有什么提醒﹖如果要带出的讯息不只于讲伦理和个人,那么当中会有什么震撼性﹖"
他说:"18章的道理似乎我们都已知道:我们知道小孩子重要,知道不能绊倒人,知道要饶恕,这些都是人皆知道的道理,但有什么重要性﹖马太福音16章开始提到教会,到18章讲教会的蓝图和本质。但是为什么耶稣要用这几方面讲教会本质﹖假若我们坚持圣经是有秩序、有次序、有设计的话,我们便要去找到答案。"
他指出这"五篇讲章"表面看来零散,但实质每段都涉及关于"最小"的经验:谁为大的经文带出了"小人物"(新汉语译本的译法)是天国和教会的中心的讯息、绊倒人的教导表明了小人物的重要性;迷失的羊的比喻正讲了不可轻视小人物中的一个,而教会如何对待有过错的弟兄的教导则表明了教会应著重恩典,并且教会要与神亲近时才能彼此接纳时。而饶恕的经文更强调了教会要以恩典为基础原则,如此整个教会都不会有出现。如此看时,整章的上文下理及设计都活现在眼前,从小人物的重要性开始提醒教会要以神的恩典为重。
鲍牧师说:"能看到这个地步,是因为相信圣经设计,上文下理,对我们说话。"
"假若每段经文都有震撼性,那这经文如何改变我思维﹖"
他再强调每句经文都可带变人震撼性,并鼓励在座教牧将之成为讲章去教导信徒,为个人和教会带来有冲击性的讯息。他一次讲道前选了一段经文,结果经文的震撼性令他内心争扎足足一个星期:"假若每段经文都有震撼性,都能改变我思维。那么我要问:这经文如何改变我思维﹖"
他又强调:"如果圣灵的说话不能改变我的思维,那么也没什么意思。但如果我要改变思维,那么就要去想这经文如何改变我思想的前设。"
-
【使命商道论坛】使命营商之道:要喜欢传福音,亦要喜欢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莱坞明星分享洛杉矶大火动态 表示"我们信靠上帝"
好莱坞明星克里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矶附近的野火发生后首次回到家中,并于1月22日更新了灾后动态。这位直言不讳的基督徒通过社交媒体发布视频,感谢大家的祷告和支持。他表示,尽管损失惨重,但"我们坚韧,并且信靠上帝,把这一切视为一种祝福。"
-
带著"重刑犯身分"就职的总统
川普是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被判重罪,带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总统。"爱与冲突和睦事工"会长刘哲沛律师从法律和信仰的视角,将川普的经历与保罗在捆锁中的福音见证相联系,强调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义。他也指出,无论世人的身份如何,每个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稣基督而被赦罪,成为神的儿女,获得真正的自由与盼望。
-
教会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难所:福音派领袖支持执法进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员会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领袖托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开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执法新政策。他强调:"教会是罪人的避难所,但不能成为犯罪分子的庇护所。如果这些教堂收留了谋杀犯、强奸犯或其他非法进入美国的犯罪分子,那么政府完全有权力进入并将他们带走。"
-
约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读经计划开始了 如何把圣经故事运用于个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问约翰牧师》播客中,约翰·派博牧师探讨了如何将圣经中的故事运用到个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