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夥伴 以愛戰勝逆境 以生命影響生命

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第二屆「生命夥伴表揚計劃」

你如何面對逆境?基督教香港信義會主辦的「生命夥伴表揚計畫2005」評選出五組最佳生命夥伴,他們在昨日的頒獎禮上分享他們突破逆境、互助互愛的生命故事。主辦機構希望此他們的經歷激勵社會上更多同樣面對逆境的人。

昨日的頒獎典禮上,社會福利署助理署長馮伯欣先生、基督教香港信義會社會服務總幹事倪江耀先生、關懷之星KENNY與得獎者共同簽署同行約章,代表願意逆境更自強、積極同行。

信義會生命天使教育中心督導主任林兆秀先生表示:「舉行生命夥伴表揚計畫的目的是希望透過生命夥伴間逆境中彼此扶持的積極生活態度,來抗衡社會上消極和沉鬱的同病相憐氣氛。希望他們的經歷能激勵人心,為香港人注入生命強心針。」

評委馮伯欣先生説,這幾對獲獎的生命夥伴有共同特徵,他們都積極面對自己現有的困難,並和夥伴在困難時都不離不棄,相互對待;他們在互動的關係中,雙方都得到了生命的成長。他讓大家思考:「我是別人的生命夥伴嗎?我有自己的生命夥伴嗎?」

先看看他們的生命故事,對你的啓示是什麼?

陳家寶和她的「肥媽」、伯伯
小朋友陳家寶童年時,父母離異令她幾乎無處容身,幸運地神為她委派一對像家人般温暖的生命夥伴照顧她,就是周生和周太,家寳稱呼他們為肥媽、伯伯。肥媽、伯伯即使與她無任何血緣關係,卻無私付出時間和金錢疼愛與照顧她。一般子女視為普普通通甚至避之則吉的「到茶樓飲茶」、「拜年取利是」、「到公園玩」,都是家寶心中跟兩位「家人」最美好温情的回憶。

同行好友陳賢俊、繆羣豪
沉迷在電腦虛擬的世界,整天不會與家人談話,終日流連網吧,離家出走,甚至踏入黑社會路途,這些都是陳賢俊昔日的境況。繆羣豪的一句:「其實你的媽媽及其他人都是十分關心你的,如果他們不是關心你的人,難道他們會多費唇舌來責駡你嗎?」,讓陳賢俊醒過來。 現在的他,更曾獲「傑出義工服務獎」,他在參賽表格中寫到:「若果在我的生命中沒有他的出現,那麼我會淪落到怎樣的地步呢?我也不敢想像,所以我常常想感謝他。」

母親陳翠玲和女兒梁愷恩
她們的座右銘是:「面對試煉,努力克服堅忍;推己及人用愛燃亮他人。」「依靠、交託、凴信心;無懼、笑迎、存感恩。」

原本應該擁有幸福家庭的她,從兒子被診斷為自閉症開始,街頭遊蕩等兒子放學,被評頭論足和冷言譏諷都是每天她要經歷的末牷C女兒念大學時,自己卻患有像檸檬大的腦瘤。女兒一句話「我們不能沒有你」令她成從手術室走出來並接受「地獄式」物理治療。今天母女倆繼續攜手面對人生,還當義工身同感受取體恤別人。

其他的生命夥伴在明天繼續報道。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擔憂的六大趨勢

    全球基督教的發展趨勢中,有許多令人鼓舞的跡像,但並非所有趨勢都值得慶賀。一份全球基督教狀況報告揭示了一些嚴峻的現實,這應當激勵基督徒更加熱切地禱告,並堅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